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

发布时间:2021-02-22 06:39:30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分)

材料三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四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3分)

材料五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4分)

材料六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8分)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4分)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1)民本思想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治国的基本思想,要注意把材料一、二结合归纳得出,唐太宗的民生思想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即可。(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经过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内容的差异即可,变化的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大的历史背景还是国共合作。(3)立法的手段在材料四中体现比较明显,作用可以结合现实以及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来考虑。(4)材料中反映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要注意从部门比例和人民生活两个方面概括。(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巨大,但也存在重大失误,当然最大失误还是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发展”很多,但关乎国计民生的还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民生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比古今,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得失,不难得出。

答案:(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

(2)平均地权。增加“节制资本”。   第一次国共合作。

(3)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5)“文化大革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不注重民生,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