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处(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 。
⑵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位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B点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
⑶完成一次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与图中[ ] 的数量有关。
⑷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因此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突触后膜会发生 。该过程释放的乙酰胆碱穿过 层生物膜。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知识。
(1)神经递质存在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以在神经中枢中,C箭头表示的传导方向是错误的。
(2)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负变为外负内正。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快,因此完成一次反射的时间的长短主要由突触的数量决定。
(4)乙酰胆碱的作用是使突触后膜兴奋,一旦作用后,乙酰胆碱会被水解。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被水解,因此持续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的效应是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穿过膜的层次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