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的意思和九天揽月的意思,鲲鹏展翅,一翼千里。释义及出处。

发布时间:2020-07-11 02:26:06

鲲鹏展翅的意思和九天揽月的意思,鲲鹏展翅,一翼千里。释义及出处。

网友回答

鲲鹏展翅:来源于《逍遥游》,意思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形体、功能、习性和志向,知同时也都需要有与自身存在相适应的环境和条件。自身的情况与环境条件是自然而然相对应的,否则的话,这种事物就不会出现,更不会存在下去。有鉴于此,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就要顺从事物自身的性能和需要,就会事与愿违。一杯水,它的力量只能漂起一片草芥,而难以托起一只杯道子,强行用它托浮一只杯子,结果难以成功。有高远的志向,自然有其特殊的需求;它要飞起来,那就要有与其身形相适应的托内浮力。于是便有展翅九万里、俯视如观的壮观景色了。寓意意气风发,追求志向。
  这个故事还与立于方外、以道观之的观点相照应。其意是说,小雀在树木与房屋之间飞行,所以眼中的树木和房屋都很清楚。正因为清楚,所以它们的分别很真切。大鹏高飞九万里,大地在它的眼里成了一片云气,分不清是牛是马,更看不到是是非非,一切都浑然一体。也就是说,只有站得很高很高,才能体验到天地一体、万物同容一的道理。
  九天揽月:意思是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此为炎黄子孙的千年梦想。

网友回答

“鲲鹏展翅”出自毛泽东的词《念奴娇·鸟儿问答》。
  释义:鲲鹏展翅高飞,一下能飞千里。
  原文: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译文:
  鲲鹏展翅高翔,九万里的上空,上下翻飞盘旋扶摇。大鹏身背长空朝下鸟瞰,都是人世间的大城小城。炮火连天轰鸣,弹痕遍地,吓坏了草丛里的麻雀:怎么了得呀,哎哟我要飞升。
  请问你想飞去哪儿?麻雀答道:飞去有仙山琼台的地方。而且前年秋月朗朗,难道你不知我们订了三家条约?另外还有好吃的,烧熟的土豆,再加进牛肉。不准放屁,且看一看这天翻地覆。
  扩展资料
  鉴赏:
  这是毛泽东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它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形成了一种寓言结构。毛泽东在诗中没有进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鸟类形象,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根据当时的国际背景,蓬间雀就是指前苏联修正主义领导人赫鲁晓夫,而鲲鹏当然象征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因此,显而易见,这首诗是一首政治寓言诗。
  全诗上阕,一开始,就直接切入鲲鹏展翅九万里,上下扶摇翻飞的伟岸情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鲲鹏形象,在此古为今用,另有所指,堪称谙熟古典,而又食而化之的典范。接着诗人借鲲鹏的目光背负着浩瀚的青天往下看,到处是大城连小城的尘世。
  诗人仿佛这时已变成了那高瞻远瞩的鲲鹏,大气磅礴、吐纳风云,大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之势。不仅有此气势,而且的确世界革命的风云正在漫卷全球,到处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
  世界在当时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从1963年到1965年,毛泽东前后共发表了六个支持世界革命人民正义斗争的声明。就在这世界人民在争解放、争自由的硝烟弥漫的斗争中,鲲鹏漫卷长空,背负青天,壮志沉稳;而蓬间雀呢?却吓得要命,连喊着怎么得了呀,急于惊惶逃跑,一副惨相。
  下阕开始一句承接蓬间雀的情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431356664况,诗人试问:这雀儿究竟要去哪里?然后就展开了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整个下半阕以问答形式贯穿始终。先是雀儿答道:要去蓬莱仙境。诗人在此以讥讽调侃的语气暗示人间哪有这样的幻景。雀儿继续恬不知耻地说,你不知道吗?去年秋天明月当空,我们还订了三家条约。
  这三家条约指1963年7月至8月苏联与美、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这个条约的实质,已被诗人毛泽东看空,它本质上想剥夺其他国家为抗拒少数核大国的核讹诈而进行核试验的权力,并进而维护几个核大国的核垄断地位。
  接着诗人又以戏谑的笔调一转,“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对赫鲁晓夫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因为赫鲁晓夫曾于1964年4月1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电机厂演说时,将他所谓的“共产主义”总结为“需要有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这种“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后来在全中国范围内成了一种“苏修”的代名词,也成了国人讽刺“苏修”的口头禅。
  全诗最后二行,诗人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雷霆万钧之力对“苏修”当头棒喝。
  对于其中“不须放尼”一句,从来就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好,另一些人又认为不好。有论者认为,这一句用得极好。尤其在通读全篇之后,更有此感觉,诗人在这里以一句让人想不到的话对敌人给予了愤怒的痛斥。
  而且纵贯古今,无一人敢将这四字入诗,只有毛泽东敢,他用词句决不瞻前顾后,忐忑不安,而是君子坦荡荡的心胸。没有他这么大的气魄,谁有胆敢这样写呢?这不仅是一个发明创造,也是塑造人心灵的一个伟大的飞跃,其中意义极为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鸟儿问答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