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1分)宋词的文化品格赵伯陶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云:“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谣奏,殆不可数。”文中“曲子”即指燕乐。明俞彦《爱国词话》云:“诗云,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明徐渭《南词叙录》云“夫古之乐府,皆叶宫调;唐之律诗、绝句,悉可弦咏。至唐末,患其间有虚声难寻,遂实之以字,号长短句。”这一阐述不无偏颇,但指出有关韵文与音乐的密切关联,因而有认识价值。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填词须有词牌,据清人所编《词谱》统计,传世词牌有826调,算上变体就有2306种之多,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妙)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阔,词之 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婉转于歌伎之口以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爱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案头文学一一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寻样。柳永《鹤冲天》词写男女惜别之情:“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永遇乐》词写无奈之情:“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念奴娇》)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为证。1.词的双重文化品格是 (10字以内),它的基础是 (8字以内)。(4分)2.根据文意,请给“燕乐”下定义。(40字)(3分)燕乐是 3.根据“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的原因。(2分) ① ② 4.苏轼,字 ,号东坡居士,请列举一篇高中课本中出现的苏轼作品篇名 。(2分)5.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6分)( )( ) A.由王灼《碧鸡漫志》一文科和“词”产生于隋唐时代。 B.“诗余”之称体现了词是由诗逐渐嬗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C.唐代乐府、律诗、绝句都是可以奏乐歌唱的,一直到唐末,词曲带诗入乐的地位,成为能配乐歌唱得唯一诗歌形式。 D.王国维认为词比诗更能表情达意,反映社会生活。 E.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6.纵观全文,根据文意,结合自己诗词方面的知识,对诗和词的内容和形式作比较。(4分) 。
网友回答
1.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词的音乐属性(4分)2.燕乐是隋唐时代传入中土的西域音乐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的与雅乐对立的俗乐。(3分)3.①得力于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的相互影响。 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2分)4.子瞻:《前赤壁赋》、《石钟山记》、《水调歌头》。(2分)5.C、D(C句 ,此项信息源于徐渭《南词叙录》,本文作者已指出“这一阐述不无偏颇”,说明徐渭说法有误,其实唐代诗歌已渐与音乐脱离关系。D句,王国维概括了诗与词不同的文体特征,并未比较两者优劣,词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就不如诗。A项符合王灼《碧鸡漫志》引文含义。B项符合第1段第3句的文意。E项是文学史常识,也是正确的。)(6分)6.内容上:诗:①诗庄,诗言志②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见长。③诗之境阔 词:①词媚,词言情②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为优③词之言长 形式上:诗:①逐渐脱离音乐②句式整齐③诗有题目④诗分近体律诗、绝句、古体 词:①与音乐结合紧密②句式长短不齐,变化错落③词有词牌,有时也有题目④词分小令、中调、长调(4分) (内容、形式上写出一个特点给1分,最高得3分,能进行比较,语言表达好得1分,满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