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论(节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4: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霸诸侯,夷狄攘:打击

B.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顾:探望

C.吾意以仲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且:将要

D.可以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2分)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4.把下面三个(含两个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4分)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B

2.C

3.D

4.(1)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

(2)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之类一样。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根据上下文,此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因而“顾”意为“回头看”。A项可根据上下文句式对仗推断出,C项此处根据语法应该是一个副词,修饰“举”,而“且”字当副词时意为“将要”“暂且”,根据句意,选“将要”;D项可根据此句中“絷威公之手足”的结构推断出。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一词多义是一个重要文言现象。解答此题时可采用联想推断法,如联想课文语句和成语、依照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意等来判断,同时联系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2.试题分析:①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③是假设管仲这样做;⑥说的是“竖刁、易牙、开方”,而非管仲。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对于筛选文中信息类题型,首先要回顾文本,将试题提供的例句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同时注意题干中要求的关键词语,最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3.试题分析:D项由“威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归纳或概括文章内容类型的题,一般都是选择有错误的一项,一般都是从曲解词义、张冠李戴、时序颠倒、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几个角度考查,可将四项全部到文中进行对照,仔细核对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得出答案。

4.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代官吏任职术语。(1)中注意“盖”是发语词,不译,“由”为“原因”,“作”是“产生”意,“兆”是“预兆”。(2)中注意“特”是“特地”意,“寻”是“不久”,“拜”“除”都是“提拔”,“郎中”“洗马”是官职,不译。(3)注意“故夫”用在句子开头,引出议论,可译为“因此”,“知”通“智”,“才智”,“而”通“能”,能力,“效”译为“胜任”,“比”译为“顺合”“合”译为“合乎”,“征”做使动用法,译为“使……信任”,“若此”译为“像这样”。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翻译文言文的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专有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调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参考译文】

管仲做丞相辅助,称霸诸侯,打击夷、狄等异族,到死时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认为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问及丞相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唉,管仲以为桓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无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就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出而除掉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可明白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