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甲乙二文,完成8——15题:(18分)【甲文】 曹刿论战 (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⑴齐师败绩(?????????????? )??? ⑵再而衰(????? )?? ⑶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⑷面刺寡人之过者(??????????????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鼓作气???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C.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北山愚公者?????????? D.王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3.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吾/视其辙乱??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若夫/淫雨霏霏??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翻译: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 ??????????????? ⑵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分) 5.鲁国长勺之捷与齐国“战胜于朝廷”皆得力于“智臣”,请结合选文,分别简述曹刿和邹忌的智慧表现。(4分)????????????????????????????????????????????????????????? ?????????????????????
网友回答
1.⑴军队溃败;⑵第二次;⑶偏爱;⑷当面指责(各1分,共4分)2.A.(2分)3.B(2分)4.⑴大国难以预料他们的情况,恐怕(齐军)在那里有埋伏。(3分, “测”、“焉”、“伏”各占0.5分)⑵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朝廷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之后,偶尔有人进谏。满一年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分,“门庭若市”、“时时”、“间”、“期年”各占0.5分)5.(3分,意对即可)示例:曹刿的智慧表现在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选择“彼竭我盈”之际反击、在敌军辙乱旗靡时追击制胜。(2分)邹忌之智在于婉言规劝齐王:先以自己因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而受蒙蔽这一家事谈起,继而以家事类比国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欣然接受了其劝谏。(2分)
【解析】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A项振作,奋起,奋发; B项在/比;C项……的人/表停顿?? D项好/擅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考点:这里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