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如何防治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2019-08-03 09:09:43

至少三点,简单一点,(我是初中生)

推荐回答

         贵州省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1)灾害发生的点多、面广、频率高,危害性大。

(2)灾种类型相对较单一,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发生时间相对较集中;

(3)暴雨、特大暴雨是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天然诱因;

(4)修路、采石采矿等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是导致灾害发生的人为诱因。

   3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建议 

  人类历史,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又必然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而诱发、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地质灾害的发生客观上不可避免,但人类可以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的认识,采取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的基本方针,根据我省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以下预防措施和建议: 

  3.1积极组建一个有地质、地理、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学科专家参与的科研机构,专门从事我省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预报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逐步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

   3.2全面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以全面规划和部署我省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工作,对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和多发区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3加强对各类工程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对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建设工程,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392号文精神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还应在工程结束验收阶段加强对其附属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验收,防患于未然。我省当前正在实施“两横、两纵、四连线”的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工程,工程浩大,涉及区域广,公路沿线的大挖方、大填方、高切坡、大型弃渣场等地段,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尤其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3.4暴雨汛期突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对我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性极大,通过中长期的天气预报,预先作好特大降雨区内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牲畜、财产的转移、避让工作,将大大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3.5加大防治的科技投入力度   在现代化的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中,我们一定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比如卫星遥感,山地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建立乡镇所处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监测体系,根据科学分析的结果来合理地对山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以调整为主,迁移为辅。

其他回答

所有的房子改成防震的。起码现在修的房子,按防震标准修。

贵州省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地质环境脆弱,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分,全省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全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具有“全、重、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种类多:由于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而贵州的地裂缝常常是崩、滑、塌在地表的一种反映。其中,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贵州省地质灾害以中小规模为主(占90%以上),大型或巨型较少,例如不合理的规划选址、不切实际的工程设计、不合理的切坡、采砂、采石、地下水开采等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现象也较为突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采区内地表移动变形迅速发展;再加上陡坡垦植,植被破坏等原因,导致地质体失稳因素增加或加剧,地质灾害隐患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贵州省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开发力度高速增长,采空区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日渐突出,甚至还进一步导致边坡失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产生。在各大矿区各种地质灾害在迅速增长,无论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规模、危险性、危害性都在呈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受胁人口、受胁的工程设施和财产在不断增多,危害很大。造成骔岭一带煤矿停采达半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只能尽人力,毕竟自然环境在那,

现在正在追究沪昆高铁贵州段的责任事故,设计、施工、监理三方都存在不少问题,由此可见要防治须从这三者开始。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