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2 14:53:05
具体流程
天津2018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今年,天津市考生填报志愿继续实行公布高考成绩后填报志愿的方式。根据教育部和我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精神,今年我市继续推进本科高校录取批次合并,普通本科合并为一个批次,分为A、B两个阶段进行。本科批次A阶段为公办本科院校及经批准在本阶段录取的院校,本科批次B阶段为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
填报时间要知晓
2018年,我市实行“两次填报、两次征询”的志愿填报方式。填报工作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再补报。
普通类(文史类、理工类)考生分两次分别填报本科、高职院校志愿,时间安排如下: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分两次分别填报本科、高职院校志愿,时间安排如下:
本科院校分两次征询志愿,时间安排如下:
一、填报志愿的程序
考生填报志愿,基本可分为6个阶段进行:
1、接受中学组织的相关培训
填报前,我市将组织两次“市区校”三级培训,通过培训,重点了解批次设置、志愿设置、相关安排、录取政策相关规定、填报策略及风险等,获知高考成绩后,考生和家长要重点了解有关招生信息,包括考生高考成绩在全市的基本位置、招生院校近年在津录取情况、今年招生计划情况等。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招考资讯网站、《普通高校在津招生录取统计资料》《全国普通高校在津招生计划》和各高校在津招生章程、网站或咨询电话、中学和区招办、本市的新闻媒体等。
2、拟订初步的志愿填报方案
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在确定考生专业志向和掌握本年度招生信息的基础上,拟定若干套志愿方案。主要包括不同地域志愿方案,不同院校志愿方案,不同专业志愿方案,地域、院校、专业组合的综合方案等。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既要分析所选择院校的综合情况,也要考虑选报专业的特点和排名情况,还要看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调整及平衡志愿方案
考生将初步拟定的志愿方案与中学老师、区招办、院校招办等招生机构人士进行沟通,充分征询他们意见,并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填报志愿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制定一个良好、满意的志愿方案,进行家庭协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家庭内部可以就院校地点的选择、专业的选择和上学期间的费用问题等进行协商。
4、确定志愿填报方案
在充分收集填报志愿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和家庭的实际状况,特别是本人的学习志向、高考分数,最终确定本人的报考志愿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是依据考生填报的志愿进行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按规定认真、规范、准确地填写院校代码、专业代码等内容,文字、数字要清楚、工整,确保将自己的意愿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5、考生通过系统正式填报志愿
确定志愿填报后,考生通过系统正式填报志愿,考生的报名单位通过“天津市高考考生志愿信息采集系统”采集考生的志愿信息。
6、考生确认志愿
为减少考生在填报志愿中的错误信息和失误,各区招办或报名单位依据考生填写的志愿表,打印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组织考生进行志愿确认。考生核对无误后,在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上签字负责。征询志愿实行网上填报的方式,通过系统“确认信息”按钮进行确认。考生志愿一经确认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