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03:03:02
1.根据史料记载,大运河沿线管理建筑宏观空间地理分布的主要体现集聚性 (和如今长江珠江集聚差不多)
2.明清两代的大运河管理已具有了流域管理的性质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体系。同时在管理建筑的设置上也形成了异于元代的分布特征管理建筑与所在城市之间的关系也成了研究明清运河区域城市的重要方面。(现在广西红河发展比较快,也有专门梳理谁把电站和航运的部门)
3.从时空演进上看河道总督驻地由明代及清初的济宁到后来移至淮安清江浦,呈现出逐渐南移的趋势山东段则-直是河道管理的重点。
4.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地方级河道管理建筑在沿运河各州县均有分布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而漕运管理建筑以及中央级河道管理建筑在分布上则呈现出集聚性从大运河各种管理建筑总体来看,也呈现出一种集聚性分布的特征。
明清两代大运河管理工作重心都置于长江以北漕运管理中心有二:一为淮安漕运总督一直设于此。一为通州为漕运的终点漕粮入仓、存贮等使得官署林立。而河道管理则有两个中心一济 宁和淮安、一个重点区段一山东段闸河。
所以,漕运管理建筑与河道管理建筑的空间分布有很高的重合度,因为漕运管理与河道管理两者关系密切往往是互有你我很多官员的设置上更是兼管两者,实现最大运转,待后续
谢谢。
码字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