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2 07:10:52
工具:
河姆渡人:石锛、骨耜,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以木器骨器为主。
半坡人:石铲、石锄、石镰、石磨。以石器为主。
简介:
一、河姆渡人:
1、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 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猪,狗和水牛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
2、河姆渡文化。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二、半坡人:
1、半坡文化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与河姆渡人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因而对于这两种文化,尤其是居址选择作一对比研究,对于探索史前居民的居住规律是颇有裨益的。
2、作为时间上前后相继的上宅文化遗址,北有燕山,南有泃河,依山傍水。看来人类早期生活似有共通之处,毕竟那个时代人类还只有被动的依赖自然,而不能主动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半坡遗址,发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典型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以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我国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博物馆,就坐落在遗址上,进去,须登几十级台阶,仿佛一条时光隧道,一级级引我步入远古先民的生活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