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知识库
查看
全文阅读知识库
知识库
电脑
数码
生活
游戏
体育
娱乐
休闲
文化
民生
教育
健康
地区
当前位置:
知识库
教育科学
在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下表提供的不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的数据试选择该反应的适宜条件(以V2O5作催化剂)(1)温度___
在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下表提供的不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的数据试选择该反应的适宜条件(以V2O5作催化剂)(1)温度___
发布时间:2019-08-07 04:45:37
试题难度:难度:中档 试题类型:填空题 试题内容:在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反应2SO2(g)+O2(g)
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下表提供的不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的数据试选择该反应的适宜条件(以V2O5作催化剂)
(1)温度____________;(2)压强____________。
推荐回答
还没有选出推荐答案,请稍候访问或查看其他回答!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上一条:
可逆反应,C(s)+H2O CO(g)+H2(g)△H>0,
下一条:
在一密闭容器内盛由HBr气体。
资讯推荐
可逆反应,C(s)+H2O CO(g)+H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B.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由于反应前后分
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l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L。则,氢气的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1分)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压强为30MPa时,合成氨平衡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如下:温度/℃200300400500600氨含量/%89.971.047.026.413.8请回答:(1
温度,压强,浓度对可逆反应转化率有什么影响?
温度对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有什么影响?
浓度和催化剂温度对可逆反应影响的区别
温度的改变对可逆反应的影响,以及对放热、吸热反应的影响。
高二化学题,在线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有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对它们的影响(可逆)
如果可逆反应的环境(温度等)从一开始就不一样,对限度是否有影响。限度与转化率可否在高中阶段不区分。
在一密闭容器内盛由HBr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2HI(g)H2(g)+I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若升高温度,则①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D.非自发的反应即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氨中采用及时分离氨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B.升高温度能使吸热反应速率加快,使放热反应速率减慢C.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平衡一定发生移动D.化学反应必然引起物质
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
(8分)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甲乙两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⑴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右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吸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20℃,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盐酸至10mL 时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0分)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制取Cl2,再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已知Cl2和Ca(OH)2制漂白粉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易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Ca(ClO
在一定的温度下,对于反应2A(g)+B(g)2C(g)在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n(C)随着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现从t1时间开始对反应体系升高温度,n(C)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