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4 11:30:55
对黄梅戏我有一种扯不开的情结,源于儿时,我最爱看黄梅戏,那时,电影电视稀少,倒是竹子戏、黄梅戏、湘剧等在乡下集市或大村落中偶尔有演出,我们便约一批小伙伴跟着戏班子跑。
追溯黄梅戏的历史,还挺源远流长的,它,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我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的最早源头是安徽与湖北交界的大别山地区。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
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