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知识库
查看
全文阅读知识库
知识库
电脑
数码
生活
游戏
体育
娱乐
休闲
文化
民生
教育
健康
地区
当前位置:
知识库
资格考试
关于非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同部位震害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关于非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同部位震害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发布时间:2019-08-02 22:59:13
A 柱的震害轻于梁
B 柱顶震害轻于柱底
C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D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E 填充墙处是震害发生的严重部位之一
推荐回答
还没有选出推荐答案,请稍候访问或查看其他回答!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上一条:
下述有关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其中何种说法正确?(
下一条: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资讯推荐
地震烈度为()地区,都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地震烈度为()地区,都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抗震标准(即抗震设防烈度)依据()确定。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抗震等级为几级啊
在8度抗震设防区,有两栋相邻房屋:一栋是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主要屋面板板顶至室外地面的高度H1=48m,另一栋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主要屋面板板顶至室外地面的高度H2=30m。试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无关。
下述有关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其中何种说法正确?(
关于非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同部位震害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设计地震分组为了体现的原则是()。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建筑,可不实测剪切波速;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及利用当地经验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从构造方面规定;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
按照《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在发震断层及其临近地段进行布设路线和选择桥位、隧址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在抗震设计选择建筑场地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平均桩距为()倍桩径且桩数不少于()时,可计入打桩对土的加密作用及桩身对液化土变形限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中,裂缝宽度控制等级为三级这里的控制等级为三级的范围是多少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有一定对应的关系,当没有特殊规定时,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对多层砌体房屋,在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且有下列()情况时宜设置防震缝。
在8度抗震设防区,有两栋相邻房屋:一栋是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主要屋面板板顶至室外
高烈度地震区变压器类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中的()。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时,打入式预制桩,当平均桩距为3倍桩径且桩数为6×6时,当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达到不液化的要求时,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下述对特征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时,单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当桩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层或非软弱土层时,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的竖向和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划分土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土石坝抗震设计中,以下措施有利于提高土石坝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的是()。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对一般浅基础,()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或刚性地坪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分担作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非液化出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时,当承台周围的回填土夯实至干密度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填土的要求时,可由承台正面填土与桩共同承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