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照片怎么拍的?

发布时间:2019-07-29 16:36:29

黑洞照片怎么拍的?

推荐回答

黑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它的周围存在大量气体,据黑洞研究专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教授介绍,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气体会朝黑洞下落。而当这些气体被加热到数十亿度高温时,便会发出强烈的辐射。同时,黑洞也会以喷流和风的形式向外喷射物质和能量。

不过,虽说黑洞的阴影能被“看到”,但也不是所有黑洞都符合成像条件。由于黑洞事件视界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这也意味着黑洞的质量越大,事件视界就越大,也越适合成像。因此,距离我们近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完美的黑洞成像候选体。

用这一虚拟望远镜“拍照”的两个目前已知最优的候选体,一个是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 ,一个是近邻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

此前,距离地球2.6万光年的Sgr A*从未被直接看到过,但其附近的恒星会受到它的影响,因此科学家认为,它真实存在。

此外,由于人马座的Sgr A*被宇宙尘埃和气体包围,观测难度大大增加。天文学家集中了位于南极洲、美洲和欧洲的6个地方的8台望远镜,组成“事件视界望远镜”,共同发射能穿透黑洞周围密集星云的窄频无线电波,来“对焦”这个著名的黑暗之地。

为了增加探测灵敏度,“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所记录的数据量非常庞大。2017年4月份的观测中,每个台站的数据率达到惊人的32Gbit/s,8个台站在5天观测期间共记录约3500TB数据(相当于350万部电影,至少要几百年才能看完!)。

EHT采用专用硬盘来记录数据,再把它们送回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在那里,研究人员用超级计算机矫正电磁波抵达不同望远镜的时间差,并把所有数据做互相关综合处理,从而达到信号相干的目的。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些数据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后期处理和分析,人类终于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其他回答

做不是个人设备可以做到的

由多个天文台,通过某一技术,对同一时刻拍摄的射电信号进行“相关性”处理,从而等效为一个相当于地球大小的射电望远镜,从而提高信号的分辩率,实现遥远星系的拍摄,通过几十个月的后期信号处理,成功地提取到了“疑似”黑洞的信息,它与爱因斯坦的理论符合得很好!!!

事实上,黑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它的周围存在大量气体,据黑洞研究专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教授介绍,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气体会朝黑洞下落。而当这些气体被加热到数十亿度高温时,便会发出强烈的辐射。同时,黑洞也会以喷流和风的形式向外喷射物质和能量。不过,虽说黑洞的阴影能被“看到”,但也不是所有黑洞都符合成像条件。由于黑洞事件视界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这也意味着黑洞的质量越大,事件视界就越大,也越适合成像。因此,距离我们近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完美的黑洞成像候选体。用这一虚拟望远镜“拍照”的两个目前已知最优的候选体,一个是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 ,一个是近邻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此前,距离地球2.6万光年的Sgr A*从未被直接看到过,但其附近的恒星会受到它的影响,因此科学家认为,它真实存在。此外,由于人马座的Sgr A*被宇宙尘埃和气体包围,观测难度大大增加。天文学家集中了位于南极洲、美洲和欧洲的6个地方的8台望远镜,组成“事件视界望远镜”,共同发射能穿透黑洞周围密集星云的窄频无线电波,来“对焦”这个著名的黑暗之地。为了增加探测灵敏度,“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所记录的数据量非常庞大。2017年4月份的观测中,每个台站的数据率达到惊人的32Gbit/s,8个台站在5天观测期间共记录约3500TB数据(相当于350万部电影,至少要几百年才能看完!)。EHT采用专用硬盘来记录数据,再把它们送回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在那里,研究人员用超级计算机矫正电磁波抵达不同望远镜的时间差,并把所有数据做互相关综合处理,从而达到信号相干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些数据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后期处理和分析,人类终于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望采纳

利用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射电望远镜在同一时间进行联合观测,最后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合并

天文望远镜.......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