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8 21:35:27
一般部位脑膜瘤:大脑凸面、矢状窦旁、镰旁;颅底脑膜瘤:蝶骨脊、鞍结节、桥脑小脑角。幕上较幕下多见,约8:1,大脑凸面(35%),矢状窦旁(20%),幕下(13%),脑室内(5%),蝶鞍(3%),其他(4%)。肿瘤生长慢,病程长,症状出现平均2.5到6年,平均年增长体积3.6%,肿瘤体积巨大,症状却很轻微,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可见于颅内任何部位,但有好发部位。
额顶交界处功能区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肿瘤通常体积巨大,广泛侵蚀硬脑膜、颅骨内板及板障,亦可侵及矢状窦,开颅取骨瓣时出血通常尤为凶猛,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2、骨瓣取下后如出血汹涌,先用整块明胶海绵、湿纱布覆盖并轻压创面,开放的矢状窦缺口如出血汹涌,必要时要用丝线缝合;
3、肿瘤侵蚀上矢状窦且其基本闭塞时,通常要将其一并切除;上矢状窦前后盲端要给予缝扎;
4、游离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粘连处,尽量用剪刀锐性分离,小心保护功能区皮层脑组织;
5、受侵蚀的颅骨一定要给予切除,骨质缺损处用人工钛网给予修补;
6、额顶交接处功能区脑膜瘤术后皮瓣不易愈合,术中一定要严密修补硬脑膜缺损处;术后易出皮下积液,要警惕感染及伤口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