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个人喜好情感来说,理性的评论希特勒的战略失败是否完全归咎于强攻苏联?

发布时间:2019-08-10 17:08:47

不从个人喜好情感来说,理性的评论希特勒的战略失败是否完全归咎于强攻苏联?

推荐回答

希特勒在二战初期是占据主动的,德国人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等等是全世界一流的,军事装备与战斗力是全世界一流的,军队的训练与国民的经济收入也是全世界一流的,但他们却打输了 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不能过早的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永远也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更不能将自己的国家置于绝地,“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思想不符合现代战略发展趋势,它只适合于以勇气定输赢的冷兵器时代。 军事永远小于政治,当政治衰败或政治孤立时绝对不可发动战争,要尽一切努力回避战争的诱因,如果在政治衰败时发动战争,有可能动摇政权的稳定,而政治孤立时发动战争,有可能招致多国的围攻。 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个狂徒或斗士,就应该先考虑政治而后考虑军事,先考虑整体战略而后考虑局部战略与战术,谋求多国的联盟之后打击孤立的国家。 德国要想打赢二次世界大战就要谋求在英法西方诸国的支持之下首先对苏开战 第一, 可以联合日本夹击苏联。 第二, 英法等西方诸国对红色的布尔什维克苏联既是恐惧的也是仇恨的,他们视德国为阻挡苏联的屏障(祸水东引) 第三, 英法等国不希望德国的强大而使得欧洲的战略失衡,他们渴望德苏之战消耗掉德国与苏联的军事力量。 第四, 政治家不应该总是想着如何胜利而要考虑一旦战败之后怎么办。 苏联一旦击败德日联军、德军可以安全的撤回德国、因为英法等国决不允许苏联红军占领德国而后占领整个欧洲,苏军一旦占领德国在没有美军的参预下欧洲的战略态势是失衡的。 第五, 德苏友好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对盟友的背叛与对西方的不信任(两线作战的祸根)后来日军拒绝对苏宣战而改为袭击珍珠港和向南洋进军不能不说跟这一协议没有一点关系。 第六, 要想战胜敌人、就要保住敌方蠢猪领导人的位置 既然考虑到会爆发战争、为什么不保住那个敌国的傻瓜领导人呢?为什么要帮那位战争天才丘吉尔上台呢? 张伯伦、达拉第是必须要保住的、要用强有力的事实让张伯伦,达拉第向西方诸国证明“绥靖”政策胜利了、要让那些有预见性的天才们像小丑一样在国会里大呼小叫 第七, 苏联在那时是非常孤立的、一旦遭到德日联军的合击、没有任何国家会伸出援助之手 第八, 英法是民主国家、不具备偷袭德国后方的条件 第九, 德国要想避免两线作战就必须解除一方威胁、德军的陆军是强大的、具备对苏作战的能力,德国的海军没有远洋作战能力,这就意味着德军打下法国后很难继续向英国发动摧毁性打击,再想回头打苏联、两线作战无可避免。 第十, 无论是从战略还是从战术角度来说都不要距离友军太远,以便互相依托与支援,德军与日军的距离太远了,一旦遭遇困难,即使是暂时性困难都有可能是灭顶之灾,而背对强敌作战,乃是兵家之大忌,非战争储备与消耗太大,不利于其它战线的作战,一旦其它战线吃紧,连抽调援军都非常困难。 第十一,日本是一个侵略国家,如不北上打击苏联就要南下,南下就有可能同美军发生冲突,如果日军进攻苏联,则无兵力打击美军,因此德国人唆使日军北上打击苏联是完全必要的。 第十二,同苏联作战,仅仅是作为西方政治利益的代表同布尔什维克作战,而同西方作战就意味着将要面对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同盟。 德国的军事家勃劳塞维茨说:“军事是政治的继续。” 任何军事行动都不能是单纯的军事行为,它只不过是政治另外的一种,而政治永远大于军事,政治砝码决定军事天秤的平衡或倾斜。 第十三,对新型战略战术与技术认识的不足。 人类史上为什么许多次战争在初期打得相当顺利,而后期却反被对手打败。 当一种全新的军事理念产生时,对于守旧的敌人来说是根本无法适应的,在守旧的对手还完全没有适应这种全新的打法之前将他们彻底的打垮,这就是全新军事理念的全部意义与价值。 如果这种全新的军事理念无法将敌人彻底的打垮,那么无论战争初期打得多么的顺利,战争的后期极有可能由初期的胜利变成了敌人适应了这种打法的灾难性后果。 任何生物在竞争中的致命弱点就是被对手发现了自己的行为规律,任何对手都会根据这种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方案。 任何全新的军事理念的产生都是为了让敌人不适应这种打法,如果敌人适应这种打法,那么这种全新的军事理念将一文不值。 战争,任何人类史上的战争,它不是比强大与软弱,而是适应与不适应,如果敌人适应这种打法,那么无论它多么软弱,我方都无法将它打垮,如果敌人不适应这种打法,那么无论它多么强大,我方都可以将它打垮。 在二战初期,德军并不真正的了解闪击战与盟军的战斗实力,而后期当敌人已经适应了闪击战的打法之后又没产生新的军事理念。 第十四,阴阳失衡,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是阴阳平衡的,这是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属性。。 军事,对外政策的一种,它属阳性,但它即不能太软弱,也不能太强硬。而德国的对外政策是阴阳失衡的,只有强硬而没有阴柔。 另外,德国人竭力想证明日尔曼民族的不可战胜,竭力想从一战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这也导致了德国人理性与感性的阴阳失衡。

其他回答

首先当时的纳粹德国所推行的称霸欧洲,世界的战略,灭绝犹太民族的行为,就已经为其的最终失败奠定了基础,在具体的战争军事行动中,将自己置于二线作战的境地,更是清楚地显示了纳粹德国必然失败的结局。

敦刻尔克没有把英法联军的主力彻底击败

应该是两线作战造成的,不应该大苏联

贪多嚼不烂,太心急了。

如果不打苏联,战争或许会持续很久

不完全是强攻苏联的原因,在前面就有几次的战略失误,像追进英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也是一个重大失误,而苏联即使德国不去打,到中后期也会和美国一样向德国进攻,苏联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要加入盟军,只是时间不到,苏联当时刚刚建国不久,需要建设的地方很多,而且也和美国一样在考虑能够给盟军最大人情的时机,希特勒看到了这个问题,想用日本拖延苏联,不过日本没有这个本事,而且日本也不想做德国的炮灰,对苏联的牵制不是很上心,所以希特勒在西边战场感觉不错的时候对苏联突袭,想在苏联没有站稳脚的时候消灭苏联,没想到时间不对,也低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战斗力,结果被苏联拖垮又被反击了,强攻苏联虽然不是希特勒最大的战略失败,但苏联是德国损失最大的战场,几场二战最大的战役几乎都在苏联打的。

失败的原因是好大喜功。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一个比一个大的胜利,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以为自己真的天下无敌!就想一口就吃成个胖子。然后撑死了!日本也是这么败亡的。

不完全归咎强攻苏联,还有意大利和日本两个猪队友!轴心国各怀鬼胎,谁也不想看到其他另外两个太顺利。日本不听希特勒的话偷袭珍珠港,《德意日三国同盟协约》有一条,三国中如果有一国陷入危难,另外两国就要派兵相助。关键是德国一个国家抽出兵力去帮两个猪队友擦屁股。加上最后意大利的倒戈相向对德宣战。纳粹德国第一次对苏进攻,按照希特勒的战略完全有能力在入冬前击败苏联,关键意大利在非洲被人追着打,德国抽出大半兵力去帮意大利……导致纳粹不能在入冬前打败苏联,到把自己大半兵力冻死。进攻苏联的战略失误就是,苏联版图太大,德国太小。深入苏联腹地作战导致战线的拉长!资源货物运输耗时。典型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例子。加上后期的老美介入战争……德国的多方面作战,重蹈一战覆辙,德国败局已定。

不打一样是双线作战

有这个因素。如果希特勒不双面作战,将兵力集中于英国或北非,或许不会那么块就失败。但让希特勒不攻打苏联很难,因为纳粹理论是“右”,而苏联意识形态是'左"。希特勒一重视种族,二重视资源(侵略英法等就是为了占据欧洲资源),三重视意识形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