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四大逃跑将军最终什么结局
推荐回答
国民党第13兵团司令李弥。李弥是云南盈江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抗战时期,李弥曾率部参加过昆仑关战役。淮海战役前,李弥被任命为国民党第13兵团司令,最初的驻地在徐州东部的碾庄地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李弥接到退守徐州的命令,于是他不顾上接应还在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提前撤回徐州。此后黄百韬兵团被包围,李弥又无奈奉命救援,但以失败而告终。此后,李弥兵团在杜聿明的带领的下,撤出徐州准备南窜,可是在陈官庄地区被包围,不愿自损实力的李弥在突围之时,竟然拒绝承担掩护任务,跑的比谁都快。虽然兵团全军覆没,但李弥本人却换上伤兵的衣服,伪造身份,成功脱逃。1950年,李弥率部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此后不久奉命撤往台湾。1973年,李弥在病逝于台北,时年71岁。二、国名党第6兵团司令李延年。李延年是山东广饶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抗战时期,李延年曾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以及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前,李延年担任国民党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淮海战役爆发后,李延年奉命放弃海州,率部向徐州龟缩,并由黄伯韬兵团作掩护。当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包围时,李延年见势不妙,只率司令部人员逃到徐州。不久,李延年又奉命率司令部人员飞抵蚌埠,组建第6兵团,并担任兵团司令,负责南线作战和守备任务。此后,李延年曾率部多次企图打通徐蚌线,救援黄维兵团,但最终因为贪生怕死,逡巡不前而失败。1949年末,李延年率部向福建退走,接着败退到台湾。1974年,李延年在台北病逝,时年70岁。三、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刘汝明。刘汝明是河北献县人,杂牌军出身,为冯玉祥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抗战时期,刘汝明曾率部参加过长城抗战。淮海战役前,刘汝明担任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后奉命到蚌埠组建第8兵团。刘汝明从徐州南下的时候,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曾让其途经宿县的时候,部署一部分兵力,但是刘汝明为保存实力没有执行。刘汝明第8兵团在淮海战役期间也一直在蚌埠一线龟缩,多次北进打通徐蚌线的企图都被粉碎,一直处于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状态。1949年末,刘汝明败退到台湾。1975年,刘汝明在台湾病逝,时年80岁。四、国民党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孙元良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四川成都,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孙元良是名副其实的“飞将军”(逃跑将军),在战场上保命很有一套。淮海战役期间,孙元良担任国民党第16兵团司令,由于该兵团规模小、实力弱,所以始终随大流,在杜聿明的带领下开展军事行动。最终在陈官庄地区被全歼,孙元良本人再次展现“飞将军”本色,先是伪装成中尉副官,趁乱骗过盘查,后来又伪装成农民,只身一人成功逃脱。1949年后,孙元良撤退到台湾,并退役从商。2007年,孙元良在台北病逝,时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