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

发布时间:2019-09-02 16:57:0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
读了这则手机短信,你有什么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推荐回答

        快被遗忘的文化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已被商品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井冈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淹没……有人说,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听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听贝多芬的人越来越少;看《财富》的人越来越多,看《红岩》的越来越少……庸俗,铺天盖地地袭来;高雅,悄无声息地消失。塞满书包的是卡通,堆满床头的是言情、武侠;高高挂在书架的是《诗经》,尘封虫蛀是《巴黎圣母院》。一种苍凉的感受袭上心头:文化正离我们而去。不,是我们离文化而去。熟读唐诗三百首已不在值得骄傲,不识贝克汉姆被嘲笑为落伍。谈到流行歌星便滔滔不绝,说起那段沧桑的历史却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点一滴地遗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们的生活。鉴赏诗文,游览古迹成为那些学者、专家的工作;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被看成是战争年代纪念品。可是,这又能怪谁?你看看那电视报纸每天播放的是什么?街头张贴的什么?报纸杂志每天报道的是什么?为了建商业步行街,把烈士陵园拆了;为了整顿市容市貌把百年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墙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豪华别墅。而我们还在为这些“杰作”感到自豪呢!赵薇在国人谴责的时候说:“我不太清楚那段历史。”一队青年恋人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旁边却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在轻轻的哭泣。在竞争白热化的年代,人们似乎无暇,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揣摩那句“僧推月下门”究竟用“推”好,还是用“敲”更合适?也没有兴趣去探讨陶渊明的淡泊、老庄的无为……而更多的人是不屑。是追名逐利让我们遗忘了那些曾经的艰苦沧桑,是利令智昏让我们抛弃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平让我们失去了高雅的追求……被遗忘的文化在悄悄的哭泣……回来吧,高雅的文化!回来吧,远离的文化!

面对这个作文题,审题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材料的分析与处理材料中罗列了多种现象,首先需要考生加以整理和归类,“周迅”“关之琳”“景冈山”是娱乐文化的代表;“马克”“比尔”是财富的代言词;“爱情”“就要发”是代表当今部分人的一种心理追求的东西。反之,“鲁迅”“卞之琳”“艾青”“马克·吐温”恰好是经典文化的突出代表;“井冈山”“九一八”可代表一种历史,“保尔”代表着一种精神。这些材料在排序上,相对比较杂乱,但反映了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追求的不是经典文化,不是对历史、对某种精神的追求和崇拜,而是与之截然不同的东西,或世俗文化,或发生偏差的价值取向。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或启发学生思维,或为命题者提出话题的由头,一般的情况下,建议学生在作文中不要照搬材料,尤其是照搬字数很多的全部材料是作文的大忌。因为可能材料中部分内容和话题联系并不紧,命题者只是从其中的某一点加以提炼而成话题,你要搬用就很难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即使要用材料,也最好是提炼性的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确立几个主旨:1、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2、评价灿烂辉煌的文学成果,如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文艺复兴等;3、将现实和传统对比,将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对比,寻找文化的出路;4、讨论网络文化给生活带来的冲击;5、针对追星族、韩流等文化现象作深层次分析;6、卡通漫画传统文化的挑战;7、娱乐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麽;8、经典文化和世俗文化,网络、卡通、漫画等娱乐文化和经典文化。第二步、命题者的分析文字及话题研究命题者没有过多的分析,作者的分析恰好是审题的重点,但在这个作文题中,命题者有意识的给写作者腾出了空间。命题者的分析文字,往往会代表命题者的一种审题倾向或观念倾向,学生要注意在这个分析文字上做足文章,是切题的关键文字。再看话题,材料中罗列的种种,作者不必全部去兼顾,材料只是作者提炼话题的文字,同时起到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效用。“文化”的界定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这样理解后,在写作中就可以避免开口太泛太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再看“反思”,何谓“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现实或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化问题、文化现象或文化行为等,到底是怎样的,需要学生来做这个思考,通过思考来总结经验教训,启发自己,唤醒今人,警醒后人等,同时把这种思考诉诸文字。第三步、对作文要求的揣摩这个作文题的要求和考纲完全保持一致,没有特别之处。从“立意自定”来看,作者没有明确的立意倾向,学生在写作时,保持一点,就是观点合情合理,不要出现过于偏激的立意。比如,“我们不必追求经典文化”,“让世俗文化占领阵地”等,都是不可取更是不提倡的立意,相反,“呼唤经典文化的回归”,“不要让经典文化失去市场”等都是值得推崇的;再看“文体自选”的要求,特别学要考生注意的是问题要纯,写作合乎文体的基本要素,拒绝“四不像”,不提倡如“处方”这样的特别应用文体,学生也不必要标新立异,写好自己的拿手文体就可以了;“题目自拟”这点也是需要学生留心下功夫的,很多同学喜欢把话题直接当成自己的作文题,这是很不好的一种做法。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果把这个展示的机会拱手相让,岂不可惜?一般阅卷老师都不是特别欣赏用话题做标题,虽然有特例;对字数的要求,几乎所有的作文题都这样要求??不少于800字,我们不主张恰好800字就戛然而止,但也不主张写900多字甚至1000字以上,850字左右比较合适,既达到字数,又能保证时间;对“不准抄袭”的要求,是无奈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抄袭就是强盗行为,是所有老师所不齿的,冒这样的险,不仅不能得高分,即使老师疏漏而侥幸给你评高分,你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做好了以上三步,审题可以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作文构思及写作就水到渠成了。变式训练的内容具体见小字体。其要求为话题作文,审题难度相对较小,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麽样”的思路任选其一展开即可。提灯上路黄昏,提灯人上路了,去寻找他永恒的精神家园。1知道周迅不是错,错的是不知道鲁迅;追寻比尔的脚步没有错,错的是不该忘记了保尔的话;渴求爱情也不是错,错的是用金钱包裹了真心,丢掉了美丽的风景。这个世界,谁装点了你的窗子你的梦?是那些经历了岁月洗礼的经典,是那些如老酒般历久弥香的思想,是你充盈的心灵,是挂在你后花园的一轮明月。在灯红酒绿中挥洒生命的人,请以静默向纷华,请在经典中重拾你的纯净与明朗。2古典的诗意,重塑了我们的精神,给予了我们生命的芬芳。在喧嚣过后,在呼朋引伴的扰攘过后,在繁华散尽浮华散尽后,唯有古典的一轮明月,给我们这些迷于五音盲于五色的人以清澈的光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落木千山,楼台一笛。采撷缤纷的诗句,我们如此痴念一份古典的美丽,不外乎只有它才能安放我们日渐躁动,日趋逼仄的心。荷兰出生的美籍作者房龙,以深入浅出的笔法,介绍世界文明发展史,被称为是“提灯人”。他在蒙昧中点亮了智慧之灯,轻轻放在了阅读者的手中。在不朽的古典中,这样的提灯人,何止房龙一个。今日,沉溺在肤浅阅读中的我们,把这智慧的灯盏放在了哪里?3传统的存在,净化了我们的灵魂,雕刻了我们的生命。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是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制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时至今日,我们有改变吗?一面是疯狂至死的娱乐,一面是解剖人性的手术刀,一边是浑浑噩噩,自欺欺人,一面是目光如炬,冷峻如山。鲁迅文章淡出教科书,自有其时代背景,可是这个时代又是个什么时代?我们对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追求,对自己的未来,真的看清了吗?我们急于抛弃昨天,我们渴望明天早日到来,唯独对今天交了白卷。连带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东西。那些曾经的经典,或者说永恒的经典,是使没有头脑的人变得有头脑,没有文化的人变得有文化的书,它使肤浅之徒变得稳重、呆板之人变得诙谐、迟滞之人变得睿智、短视之人变得远见、丑陋之人变得俊拔、狭隘之人变得宽容、卑微变得高贵、空虚变得充实、奢靡变得简朴、情调低俗变得品位高雅、百无聊赖变得丰富多彩。说到底,你确定我们抛弃的那一抹传统,真的是落日的余辉而不是璀璨的宝石吗?4在匆匆前行中埋头赶路的人,请停驻你的脚步,让你的灵魂跟上。丰盛富裕没有什么不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错彩镂金花团锦簇之后还要有简单与雅致才有意味。我们在追求幸福与安逸的路上,丢弃的是文化的丰厚,精神的充盈,心灵的宁静。用喧嚣填充空虚,用肤浅填充贫瘠,得到的只有苍白。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现在,这根线是否柔韧如斯,仍旧可以串起千年古国的未来?摒弃了低俗,才能找回高贵;摈弃了物欲,才能重拾真诚。真正的精神家园,花也清香叶也浓绿,它自有一份满满的简单,是大巧若拙,是返璞归真。请你做一个提灯上路的人,也许你终究会在寻找中得到干净、明澈。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