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题目 关于二重复句

发布时间:2019-08-27 04:47:05

初一语文题目 关于二重复句

推荐回答

错 对 对相当于英语的强调句 一.二重复句划分的意义 汉语言单位:字、词(短语)、句(单、复句)、段、篇 二重复句介乎于句与段之间,提升二重复句的划分能力,对于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二重复句的划分。 二.从数学角度阐释二重复句蕴含的逻辑原理 任何复杂的事物均是由几个简单的事物按照不同的逻辑组合而成的,以数学应用题为例,复杂应用题是由若干一步的简单应用题所组成,例如: 一步:小强拿100元钱到商店买文具,买钢笔和笔记本共花去90元,小强还剩多少元钱? 总钱数 花去的钱数 剩余钱数 100 - 90 = 10(元) 二步:小强拿100元钱到商店买文具,买钢笔花去50元,买笔记本花去40元,还剩多少元? 总钱数 花去的钱数 剩余钱数 买钢笔的钱数+买本的钱数 100 - ( 50 + 40 ) = 10(元) 三步:小强拿100元钱到商店买文具,买2支钢笔,每支钢笔25元,买4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10元,还剩多少元? 总钱数 花去的钱数 剩余钱数 买钢笔的钱数 + 买本的钱数 每支钢笔的单价×数量 笔记本单价×数量 100 - ( 25 × 2 + 10 × 4 ) = 10(元) 从以上的数学应用题可以看出夫在应用题的演变进程:某两个已知条件通过一定的逻辑组合,可以解决一个未知条件,而这个组合的结果与另一个已知条件又可以通过逻辑组合解决新的问题------ 综上所述,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二重复句的结构亦是如此。 三.二重复句的划分原理——判定定理 (一)判定定理一:在二重复句中,如果一组关联词语只对两个分句起作用,那么这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属于第二层,其余为第一层。 1.例句:①只有孔乙己到店,②才可以笑几声,③所以至今还记得。 (分析:“只有……才……”只对分句①②起作用,构成只有“①”,才能“②”的条件关系,这是我们就可以断定①②之间的关系为第二层,结合得更为紧密,①②的组合又成为③句“还记得”的原因,①②的组合与③之间为第一层,①、②均不与③有单独的关系) 2.尝试验证:(举例) (二)判定定理二:在二重复句中,如果一组关联词语对整个复句起作用,那么在第二个关联词语出现之前为第一层,其余为第二层。 1.例句:①虽然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②可是由于母亲聪明能干,③也勉强过得下去。①②③ (分析:“虽然……但是……”统领了整个复句,构成了虽然“①”,但是“②③” 的转折关系,那么在“但是”前,即第二个关联词语出现之前为第一层,而转折关系中的“②③”又构成了由于“②”,所以“③”的因果关系,这就构成了副局的第二层关系。) 2.尝试验证:(举例) (1)①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②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③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①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②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③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3)①不管鸟的翅膀有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③鸟就永远飞不到天空。 (三)判定定理三:在二重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必为第二层,其余为第一层。 1.举例:①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羽毛,②我也曾送给他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分析:①②之间为并列关系,先组合成一个整体,再与③构成转折关系,那么①②之间就必为第二层,其余为第一层。) 2.举例验证: (1)①你不想写,②或者没有什么可写,③你就不写。 (2)①我应该感谢母亲,②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③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①我们信它,②因为它“是”;③我们不信它,④因为它“非”。 小结:虽然二重复句的划分方法归纳了三个判定定理,再具体划分操作中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划分的原理是涵盖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因此反复练习,不断揣摩划分判定定理的内在逻辑,才有可能从“神韵”的角度提升对二重复句的认识。 四.二重复句划分在语文段落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二重复句划分的逻辑原理推而广之,也可以上升成为三重、四重,乃至句群的划分和理解上。划分多重复句不是目的,而是在划分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段落的重点,做到阅读清晰有效。 文段举例段落(一) 成熟不意味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不意味着莫名其妙的18岁界限;不意味着“黟然黑者为星星”;也不意味着世故圆滑巧言令色或是清心寡欲隐忍恬淡。成熟,应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境界。(利用二重复句的划分原理,很自然可以把握作者本段语言的侧重点——什么是成熟。) 文段举例段落(二) 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