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7 04:45:20
我国老年人口已占到总人口比重的16.15%,达到2.22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长,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4亿的峰值,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迅猛的银发浪潮将使得老龄经济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医养产业将是老龄经济的主体
老龄经济是与老年群体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服务、用品等的生产、流通和交换活动的集合体。医养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医疗和养老相融合的需求而提供老龄服务和用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医养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医疗和养老,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超越和提升,是一种大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新兴服务体系和新兴业态。医养产业的对象广泛,可以涵盖所有老年人,包括健康的自养老人、亚健康的康养老人、以及患病的护养老人和医养老人。医养产业是健康、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融合,涉及到老龄服务和老龄产品两大范畴,几乎涵盖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文化休闲娱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如医养地产、医养用品、医养居游、医疗康复及护理、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等等。医养产业的实质,是把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关口前移,把需求的重点放在“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上,达到少生病、生小病、晚生病的目标,市场弹性大,前景广阔。
在不久的将来,医养产业会构成整个老龄产业的主体,也将是老龄经济的主体。医养产业之所以如此重要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是因为老年是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各项生理机能都在不断老化,老年人成为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承受着失能和各种疾病的风险,故而整个老年群体的刚性消费需求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这一核心进行的。而且健康养老不仅是老年人个体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托,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至关重要。
其次,因为我国“重医不重康”、“重医疗、轻预防”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目前我国接近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不足30%的人口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理念。慢性疾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而老年人正是慢性病的患病主体,尽管我国老年人在60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19年,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老年人发病率是非老年群体的3-4倍,住院率高2倍,老年人慢病占慢病总数的71.4%,有42%的老年人患两种以上的疾病,仅慢病的医疗费用支出就为青壮年的3倍,占医疗总费用的30%-35%。以老年痴呆为例,老年痴呆发病率在我国持续上升,我国已经有600万患病老年人,而且每年还有30万新发病例,老年痴呆不仅需要高额的医疗费,还需要高额的照护成本,平均每个治病成本高达112万元。而这些在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降低晚年生活幸福度,阻碍积极老龄化以外,还将耗费大量的公共医疗资源,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使老龄化成为社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