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性岗位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9-08-13 15:25:04

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性岗位有什么不同

推荐回答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公益性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其他回答

自发和非自发

一、定义: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公益性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二、工作人群:  社区工作者要通过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考试通过才能录用,社区工作者的招聘对象一般为: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2、具有本市常住户口。  3、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工作能力和身体条件。岗位要求和报考条件要依据当地社区工作者招聘简章。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群: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即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计算年龄的截止时间为2007年底)。  2.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3.夫妻双方均为下岗失业人员。  4.家中两代人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  5.抚养子女的单亲下岗失业人员和夫妻一方无业另一方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  6.应届大学毕业生。  7.有就业愿望而未就业的残疾人。  三、工资待遇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  基本工资分三档,正职每月720元,副职每月640元,一般工作者每月590元。职务年限补贴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奖金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标准核定总额。另外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也将增加职业水平补贴80元;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将增加职业水平补贴50元。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不含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两项补贴之和不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不高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对灵活就业人员,按当地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比例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仅限于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个人实际缴费的2/3。除从初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补贴至退休外,其他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