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伯庸的《<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一文

发布时间:2019-08-12 11:38:54

如何评价马伯庸的《<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一文

推荐回答

马伯庸的《<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一文揭露曹室密辛的文章,我认为,在我们读这边文章的过程中会有对作者知识渊博感叹,先不说事实是否真如文章所说的那样,但是却可以拿来当一个关于“宫斗”好文章让我们仔细的借鉴并且深究其内容,文章的线索也足够缜密丰满。

《洛神赋》是在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魏黄初三年。曹植从邺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写下的,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倾慕之情。他就象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把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诸在这位女子身上。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洛神赋》。其中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

在《洛神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耳熟能详的曹魏宫闱公案。据说曹植对曹丕的妻子甄妃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洛神赋》里的洛神,其实就是暗指甄妃,曹植籍着对洛神的描写,来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炽热却被压抑已久的情感。

我认为,《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说出四点不合逻辑之处:

第一,曹丕与曹植之间存在紧张的政治斗争,曹植不会有很多机会接近甄氏。如果《洛神赋》真是为甄氏而作,曹丕怎能让这样的文章到处流传?曹植不过是借《洛神赋》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罢了。

第二,谁会拿自己老婆用的枕头送人呢?

第三,《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这确实,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音“眷”)城之“鄄”。古时“鄄”、“甄”通用,而曹植曾被封鄄城王,因此应当是“感鄄”。

第四,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爱上一个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

我认为,马伯庸在书中写的至情至性的曹植,一见到甄后就会因过度兴奋而丧失判断力。而让甄后搅乱曹植的心,这个主意正是郭后给曹丕出的。郭后这一手,即帮丈夫排挤了竞争对手,又为自己打击了后宫竞争者,可谓一石二鸟。唯一的疑问是:就算曹丕不惜牺牲个把老婆,但甄氏何以愿意接受这种侮辱呢?只能推测,她当时提出了交换条件——给曹睿封爵。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想来知道曹睿身世的应该不止一人,但此子曹操“生而爱之,常令在左右”,于是知道真相的人也就三缄其口。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地位最高。所有这些内容,也就构成马伯庸的道出<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论据。

历史已成为过去,我认为,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深究历史上发生的这些事或那些事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知识结构及思维逻辑,以便己用。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