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3:17:38
市级统筹就是属于名额分配的批次,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录取方式。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市级统筹?
市级统筹与名额分配一样,都是北京市为了平衡教育、扶持教育相对较弱的区县或学校,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考入优质校的录取方式。市级统筹招生总共分为三类:一是10所优质高中的跨区县招生计划,简称为"统筹一"(就是大家平时交流说的统筹一啦);二是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或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二";三是部分艺术、体育类高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的专业招生计划,简称"统筹三"。这里要注意了:与名额分配相同,必须具有同一学校连续3年学籍的应届考生才有市级统筹资格哦,往届生、回京考生和回户籍考试的考生也是不能参加市级统筹的。
接下来我们分别具体谈谈统筹一、二、三
统筹一中的十所优质高中分别来自东城区的五中、汇文中学;西城区的四中、八中、师大附中、师大二附中、实验中学;海淀区的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一零一中学。这十所中学在除了东城、西城和海淀外的所有区县进行招生,也就是说东城、西城、海淀的学生是不能参加统筹一的。这十所高中把招生计划分配到除东西海三个区之外的各区县所有初中,每个学校可以得到一个名额。
统筹一
那么是不是只有每个学校的第一名才能参加市级统筹呢?答案是否定的,理论上是只有第一名才有机会,但如果第一名的考生志愿填写太高,没有被录取,那么这个统筹名额是不会浪费的,将留给学校报了统筹的第二名。
除了统筹志愿填报过高的因素外,还有签约因素。如果某个学校的前50名都签约了,那么机会自然落到了第51名身上。与名额分配相似,统筹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统筹一也有运气成分。所以统筹一并不是为全校第一的孩子设置的,每个考生都有机会。但名次越靠后机会就越小。
统筹二
统筹二:部分优质高中的分校或城乡一体化学校,允许对其它区县招生,向薄弱地区倾斜。由于这部分基本都是名校的分校,简称为"名校分校定向"。涉及的优质高中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华夏女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校区、清华附中(将台路、奥森校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八中门头沟分校、北京四中房山分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立新学校平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平谷第一分校。
统筹三
"统筹三"是由优质普通高中拿出部分计划与艺术院校合作,进行零起点艺术教育,学生在高中本校上课,毕业后经高考可进入"双培"及"外培"计划。参加统筹三的学校有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十八中、北师大四附中、九中、理工大附中、海淀实验中学、牛栏山一中。这里好的一点就是统筹三虽然以艺术为主,但考生不需要具备艺术基础,也不需要加试。
市级统筹怎么录取?
市级统筹招生录取将与名额分配同期进行。按照市级统筹计划和初中校分配的各类名额数,依据考生招生考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以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择优录取。如遇招生考试总分相同者,未享受加分待遇的现役军人子女和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优先录取,然后依次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5个单科成绩仍相同,则按随机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录取。
已被市级统筹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其填报的统一招生志愿也自动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