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3 20:26:15
[龟化城]
传说一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龟城。出自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简称龟城。
传法二
张仪修筑成都城墙时,最初是按照秦咸阳城来修的,但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中,张仪受到乌龟龟背上的图案的启示重修设计成都的城墙,后来就没有垮过了。
龟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是四灵之一,四神中的玄武也有龟的形象。虽然被某地网痞曲解了意思,不过反而暴露出某地部分网友集体性的无知,当然,故意的曲解也和个人素质挂钩。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你们所不能及的。
[浣花溪 · 百花潭。]
传说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在这里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这个游方僧人脱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却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闻名。而附近洗衣的水池因泛起千百朵莲花,被后来人称为百花潭。据考证,现在的百花潭和当时的百花潭同名异地。
[蓥华寺。]
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
[花牌坊。]
相传明朝朱元璋为振邦兴国开科取士罗织人才。居住在成都市西门一条街上的秀才花如春上县、府应考,均名落孙山,便灰心丧气。一日他在茶铺吃闲茶,见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怜悯之心,遂将身上仅有的五文钱送与她买馒头。叫化婆随即谢过他,说,你是将相之才,可要努力考取功名。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励,便重拾书卷,日夜攻读。一天夜里,他读书困倦在几案上趴着睡着了,梦中见叫化婆点化他,到了京考,花如春一看试卷,试题果在《春秋》范围内,便提笔挥就一篇恤民安国的锦绣政论类文章,深得主考官大悦,呈上朱元璋,钦点花如春状元,并批示花如春打马游街,以显示皇恩浩荡。花如春在省亲期间,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疾苦,上奏减轻赋税徭役,劝导农耕惜民等治国安邦之策,深得朱元璋嘉许并施行之,取得非凡效绩。于花如春功劳赫然,成都府尹上奏朱元璋修建一花姓牌坊,彰显花如春。朱元璋准奏,因而得名。
[洗面桥。] ★
洗面桥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与武侯祠东西相望,当年刘备出兵讨伐东吴时,出成都南门又想起关羽之死便痛哭流涕,士兵也无不怀念关将军,于是全军军姿虽齐但士兵脸上都挂有泪痕,刘备便命将士用河水洗面,自己也立马桥头无比感慨。
[万里桥。] ★
李冰在成都二江上所建的七桥之一,后名“长星桥”,或名“星桥”。蜀汉以后称万里桥,改名原因,一说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送费祎使东吴去联系吴抗魏。送到桥边登船,费祎深感责任重大,说“万里之行,始于此也”;一说诸葛亮送东吴使臣张温在此返回江南时说“此水下至扬州万里”,所以改称星桥名万里桥。该桥原系石礅木板,宋乾德中改建成石拱桥,后毁于战火。现在的七孔桥是清康熙五十年(711)重修的,桥头向城门处,原立书“万里桥”石碑(早不存),这座古桥在乾隆四十八年(1784)扩建大城后称南门大桥。1996年拆除新建后名南门桥。旧桥石材移到锦江上游的青羊横街南头重建,恢复原望仙桥名。
[五丁桥。]
战国时期,秦王很想攻打富庶的蜀国,然而,苦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计划不能实施。为了能够顺利灭掉蜀国,秦王想出了一个计策。一方面,他派人给蜀王送去了一个秦国美女,这个美女深得蜀王喜欢,然而,她却因思乡而每日忧郁。为了缓解美女思乡之愁,蜀王派人修建高台让美女登高远望故乡,并满足美女对于金银珠宝无限制的欲望,这些导致蜀国国库极度空虚。另一方面,秦王又派使者告诉蜀王,秦国有两个会生金蛋的石牛,打算送给他,但是,到蜀国的路太难走了,得蜀王自己开路去搬运回来。蜀王派使者去秦国探察实情,发现石牛果然能够生金蛋,蜀王遂令人修建从秦国入蜀国的道路。道路修好了,派了五个大力士才将装有石牛的车拉回蜀国,到了成都以后修一桥以通行,人们后称之为五丁桥。然而,石牛虽运回来了,也并不能生金蛋,随之而来的秦军却一举灭了蜀国。
[天回镇。]
这个地名的来历很传奇——当年唐玄宗与杨玉环不是在马嵬坡被迫生离死别了,然后唐玄宗先生一路继续向蜀,走到天回镇这个地方,忽然接到朝廷传来的捷报已平定叛乱!请玄宗先生回长安!于是,唐玄宗立即调转马头,从此返回长安从此以后,就敕名“天回镇”
[方正街。]
这条街名容易让人误解,以为方正街就是条方方正正的街道,其实,这里的“方正”是因为纪念方孝孺而得名。方孝孺是明初著名学者,有“天下读书种子”之誉。年轻时即受到朱元璋的称赞,蜀王朱椿特地将他聘到成都的蜀王府中,请他担任自己儿子的教师,并专门为他修建了名为“正学”的书斋,从此一般人都尊称他为正学先生。后来,成都官民在蜀王府的授意之下,将昔年方孝孺在成都时所居住的街道改名为方正街,以纪念这位被称为正学先生的方孝孺,“方正”二字即是从方孝孺与正学先生而来。
[天祥街。]
原名天祥寺街、天祥寺横街是因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得名的。民国时期,天祥寺被改建为学校,寺庙不存在了,地名却留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纪念文天祥的祠庙有几处,都修建在与文天祥生平事迹有关的地方,或称为文信国公祠,或称为文丞相祠,只有成都称呼为“天祥寺”,而成都的天祥寺也是全国唯一一处既不是文天祥家乡或故迹,又无文天祥后人的祭祀文天祥的寺庙,这充分体现了成都文化的包容性。
[君平街。]
据《蜀中广记》引《博物志》相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沿着一条河行走,最后来到了河的源头,看到一个女人在织机前织着布,一个男人则在放牧着牛羊,一幅安宁祥和的生活场景展现在他的眼前,让他非常向往与留连。然而,织布的女人却告诉他,这里是仙境,凡人不该来的。当他想要进一步问这里是什么地方的时候,织布的女人从织机下拿了一个石头对他说:“你拿着这个支矶石回去询问严君平吧。”然后不再多言。张骞拿着支矶石回人间找到了严君平,渊博的学者严君平详细地询问了张骞得到石头的日期,告诉张骞那天他正好观测出一颗客星闯入了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支矶石其实为一陨石,神话为这颗来自天外的陨石添上了许多传奇的色彩,支矶石后来被人们修了庙宇供奉起来,所以,至今得以保存。而学者严君平相传后来得道成仙了,他所居住过的地方,人们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了君平街。
[青龙街。] 古代神话传说,仙人居住天空星宿上。在北半球东方,有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共七个星宿组成龙形的东方天神。古代又把青、赤、黄、白、黑称为正色,代表东、南、西、北、中央五个方向。所以,东方为龙,称为青龙。后代道都把青龙、白虎、朱雀(红鸟)、玄武(黑龟或龟蛇合体),合称四方之神。又按《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因此,左边方位一般是以青龙作为代号。传说前蜀皇帝王衍在乾德元年(919)在成都城内西北角修有亭台楼阁,常住其内。由于他是皇帝,住地外面可以用四方四神命名,故取了青龙、白虎等地名。以后街道多次遭受兵燹,白虎街名似为不吉,故宋以后续建城市时未予恢复,仅青龙街留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