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位有自身魅力的小学语文教师

发布时间:2019-09-18 15:40:46

如何成为一位有自身魅力的小学语文教师

推荐回答

能说会道是语文的工具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由此可见语文是充满魅力的,正因为有了语文,我们的智慧的火花才会闪现,我们创作的热情才会激昂,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语文教学的魅力到底是什么?语文在现代,已成了每个人生活中必须有不可缺的一部分,可见语文之魅力,语文之精彩。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教、无学、无法、有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否有魅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魅力。语文教师的魅力来自于他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情感魅力。 一、魅力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是吃开口饭的,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有激情,言为心声,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专业的精通溶入语言,他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具有号召力,必然能穿越时空,情感,文化等阻隔,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语文。 教师的语言技巧是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借助特有的个性语言去吸引、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把自主性还给学生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埃德加富尔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老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尝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自求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谓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发现精神,激发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涨热情。因为小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希望老师和同学尊重自己,希望获得荣誉和鼓励,同时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和充满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因势利导,重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品质。 三 做一名领袖型的语文老师。 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 就是说,学生首先是喜欢上了他们的老师,然后才喜欢上了他们所教的课程。精神领袖型的语文老师能勾起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心理。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情感融汇的桥梁。小学教材《菩萨宾兵》中的朱德就是一个很好映衬的例子。她将自己的队伍呈现在藏同胞的面前,他慈爱、公平、伟大、细心、无私。他既是将率又是益友,不仅在战斗同时长征时,在生活中对士兵产生有益的影响。藏胞烦恼时能得到她的援助。善良的士兵那怕是在复员的日子里、在梦中,也回想到他们的老将。这是一种多么殷切强烈的思念之情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好比一架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旋律,必须把乐器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由此可见,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能不能够营造出这种平等对话所必须具备的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有没有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可见,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课堂、课下,课内、课外,教学中、生活中。 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恢弘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其深远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他们终身的生活质量。 四 做一名新型教师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有个性。教学如同写作,方式、方法没有不变的,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一味跟潮流、随大流的作法是不足取的。只知道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缺乏顽强生命力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长于诵读的,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内容,以情动人;善于表演的,可以形神兼备地演示课文内容,以情节感人;善于丹青的,可以绘制课文内容,以图形喻人;有一副好歌喉的,尽可以放歌一曲,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打动学生的心。教学的组织、实施要有个性。其与演戏有相似之处,每个演员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剧中的人物,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即行。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教师是课堂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 拓展教材,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饭菜就那几种,但胃口,花样都是新的。如果语文课篇篇有新意,节节有新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迷恋上语文. 我喜欢用下面几种方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小学生课中难免注意力不集中,显然要上好课,先得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三分钟,我喜欢分别用这几种方法组织教学: 1.集体唱一支歌: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的黑板,将黑板看成彩电,唱哪首歌,就意想彩电里正放映那首歌曲的录像带,然后再感觉自己全身心溶进了歌词所描绘的境界。这样入静入境地全身心唱歌,课堂气氛立即就轻松,活跃了,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 2.集体朗诵:有时我问学生:大家愿意朗诵吗?最喜欢朗诵哪篇文章?朗诵诗也行!朗诵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可以。朗诵《老师,您好!》吧!也行。于是我说,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就像演员演出一样,好,预备,起!全体同学铿锵有力地朗诵,显然容易振作士气。 3.口头作文: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如《我的自画像》、《老师我想对您说》、《走进秋天》、《语文的学法》。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争相举起小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学生沐浴在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从而与语文课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自主的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且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如学习《天安门广场》,为了解我国的这一象征,学生可以搜集关于天按门信息的材料、及在什么情况下修筑的任务等各方面的文章。学生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还可以在网上、或在影视选择阅览等。以了解更多资迅。 六塑造教师形象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少年儿童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堂以外的生活中所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的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示范作用(如学识渊博、气质优雅、聪慧、自信、幽默、真诚,服饰、举止得体等),以及教师的某些爱好、特长和其道德水准和他生命赋予他人格的魅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一因素。因此我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示范作用。力求通过自己的完善,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若能协调好以上各方面的关系,教学工作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和卓有成效。作为直接受益人的学生,得到的则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进步,还有许多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技巧,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更应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态,这会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可敬可亲,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并转化为积极的内在动力。这又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我要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比作音乐的影响,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和体会,教育处处都是美的乐章。 据说,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最受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作为教师,只有当我们的教师首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做个有魅力的小学语文教师,感觉是那么贴切入耳,又那么振奋人心。它如一波涟漪,荡涤着我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响鼓,催动我犹豫乃至一度停歇的脚步;使我更清醒地认识了自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话语无时不在激励我:这个时候能振奋起来的教师将成为教育的骨干和精英,将把教育人生的旅程书写成辉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