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何时入伏?为什么一年最热的是三伏?

发布时间:2019-08-03 03:43:25

什么是三伏?何时入伏?为什么一年最热的是三伏?

推荐回答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初伏:7.13-7.22,10天;中伏:7.23-8.11,20天;末伏:8.12-8.21,10天。

其他回答

   “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三伏天、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受天体运动影响,地球的北半球在夏天离太阳最近,冬天则最远,因此冬天最冷,夏天最热!而太阳是发光发热的天体,供给地球光和热。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