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家校互动,形成育人合力

发布时间:2019-08-01 01:25:19

如何开展家校互动,形成育人合力

推荐回答

                                         如何开展家校互动,形成育人合力

  在大教育观的视野下,学校教育的进步与社会、家庭互动合作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家长始终是带着怀疑、不满,甚至是抵触的情绪,站在学校的对立面来指责学校的话,那将很不利于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门办学,让家长参与,让社会关心,这样的学校就不会成为“孤岛”,教育就会逐渐摆脱封闭。良性(深层次)的家校互动将对学校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正因为此,它已成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之一,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都对传统的家校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家庭教育指导,也不是简单的学校开放日活动,它的内涵更为丰富。良性的家校互动至少要求学校给予家长回答权利,即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同时需要一定的制度设计,比如家长委员会的制度、听证制度、评价制度等。良性的家校互动中,“家长”、“教师”这两个因素实实在在地贯穿着教育始终,说到底这是一种平等的对话,而非一场斗智斗勇的博弈,在这之中,没有输赢,只有为了学生成长这一共同心愿。良性的家校互动不仅对学生的培养有利,对教师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教师在经历为家长建立信任的“锻炼”后,将会对学生的关注更加敏感,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评价更加精准,专业能力和专业境界得以提升。 

  家校合作,共育人才。在当今教育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密不可分的情形下,实现有围墙的学校与开放的社区、生存的家庭之间的联结与链接,是学校教育产生校外效应的必然选择。新型的家校关系是着眼前瞻育人、高尚育人、理智育人的高度,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人际、家庭和社会和谐环境,也可以让学生在校成长快乐,更可以让学生在家庭成长幸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校积极联动,形成育人合力,能极大地改善学校与家长和社会的关系,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拓展德育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引入家长资源,为提升学校教育注入活力 

  改革学校内设机构,改变以往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单独性和孤立性,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的合作机构。学校成立“家校合作工作小组”,家长成立“家长教育管理委员会”,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使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更有意义的办学理念有覆盖面有延续性。 

  学校成立的“家校合作工作小组”应由“学校家校合作工作小组”、“年级家校合作工作小组”组成。“家长教育管理委员会”应由“学校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组成。 

  家校合作工作小组及家委会职责功能要相当明确,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对学生快乐成长和学校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和配合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有机互补。 

  家校合作工作小组可开展一系列工作:开辟专题网站,创设家校互动的平台;开通家校热线,听取意见,解答问题;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提供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或培训。 

  家长教育管理委员会则发挥功能,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改革决策会议,及时上传家长心声,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参与学校评价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引领积极舆论导向,为学校创品牌、树形象做贡献;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甘当志愿者,协助学校完成学生成长体验课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参与校园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的善后处理、协调工作,保证校园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巧借家长资源。为丰富学生经历提供便利 

  多方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有效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应是家校合作工作的重点。学校规范三级家委会的产生,努力构建家校双方互动的新型合作方式,一方面变单向信息传输为双向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让家长从“校外参与”上升到“校内参与”。 

  一是成立家长志愿者队伍。通过请家长填写信息表,进一步完善家长志愿者资源库建设,并且积极招募社团活动家长志愿者,争取有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成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助教老师。

       二是协助学校完成学生成长体验课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每年的社会实践探究活动中,孩子的选题、搜寻资料、实地考察、填写研究报告以及探究成果交流,让家长参与,一起成为孩子探究科学、追求知识的引路人。

       三是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成为学校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三、善用家长资源,为促进家校合作凝心聚力 

  信息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青少年教育的确不易。多元文化的影响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家庭与学校教育呈现功能退化的现象。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格养成,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孩子发展个性和实现自我。这第一要看他学生时期是否与书为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能以书为伴,就可以保证他言行善正。第二要看他学习阶段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若形成,就奠定了他自我发展的基础。不少家长因此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力和无奈的困惑,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也常常感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不谐之音。如何了解家长需求,注意选择家长普遍关心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是“家长学校”工作需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学校在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之前应对家长进行相关的调查,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了解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所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了解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从而对症下药、雪中送炭。学校要倾听家长心声,了解他们喜欢何种形式,及时调整、改变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进行教学,增加形象性和现实性。例如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家长们不知如何课外辅导孩子阅读,于是,“家长学校”就可确立“课外阅读的家庭指导”主题,推进“家校共读”,向家长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介绍部分家长课外指导阅读的经验,让家长受益匪浅。 

  学校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营造一种积极合作的家校文化氛围,让家长觉得自己拥有学校所需要的资源,自己就是学校不可或缺的资源,自己可以对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有所作为,把家长潜在的资源变成现实的资源,把言面上的合力变成真正践行中的合力,使家长对学校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家长成为“家长学校”舞台上的“主角”,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最优化,教育合力最大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