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任巡府是谁?
推荐回答
刘铭传1885年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第二十个行省,五十岁的刘铭传因为中法战役保台有功,被派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在台湾的六年中,这位「体瞿而建、精神疆固、面黄黑」的首任巡抚,大刀润斧扩展各项现代化建设,他希望「以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他的改革包括军事、制度、教育、交通各个层面。1891年他离开台湾时,已经焕然一新。刘铭传在台从事下列各项现代化建设。一、兴建铁路(注)1887年刘铭传上奏「拟兴修台湾铁路摺」:「一、便於海防,因台湾为海上重镇,乃东南各省安危之所系,欲保东南安全,首要确保台湾、欲从事建设,更需先筑铁路。二、便於建省,建筑铁路与兴建省城,必须密切配合。铁路开通,则商业可致繁盛。三、便於工事、台湾自北而南八百余华里,步行需十三、十四日,而且溪流广漠,港湾分歧,每逢大水即阻遇不通。要建设台湾,必须发展省内陆上交通以增加运输效率,然铁路桥梁之架设,即是一劳永逸之大计。」此议得到醇亲至奕环、李鸿章的支持,在1887年动工,建设中国第一条官办且运客的铁路。这条铁路以大稻埕为中心,计划从基隆建到台南。和中国内地一样,工程一开工就遭到民间反对,刘铭传说服当地绅商,只要南北纵贯铁路修好,一定可以刺激商业,带动建设,地方绅商才答应出钱合资兴建。第一段从大稻埕到松山的铁路在两年后完工通车,第一个行驶火车头叫「腾云一号」,德国制造,原来时行驶於上海--吴淞之间。通车这一天,围观民众惊恐万分,称呼火车头是「黑色妖马」。这架台湾第一个火车头还陈列在台北新公园里。台北到基隆之间的铁路也顺利在1891年完工通车,两年后延伸到新竹。这条铁路的火车站,当初设在今天长安西路靠西宁北路附近。从火车站向基隆方向,沿途经过松山,八堵到基隆,铁路在穿过狮球岭时,必须开一条隧道,刘铭传在隧道出口亲题「矌宇天开」四个大字。南北纵贯铁路只完成到基隆到新竹路段。接任巡抚的邵友濂见识有限,以开铁路耗费太多、效果不大、停止施工,甚至拆掉原来造好的铁路。这条铁路当时最大的用途,除国防上方便军队及饷粮运输外,新竹地区生产的茶叶可以经由铁路,从基隆直接运往国外,不必透过厦门转运。二、架设电报 全中国最早架设电报的地区就在台台湾。1887年,兼管台湾福建巡抚丁日昌已经开了台南府城到安平和旗后(高雄)两条线电报,电报每单位收两角洋钱,当时两角钱可以买一斗米。 刘铭传接任后,先是基隆、淡水到台北之间的电报开工完成,工程浩大的台北经淡水到福州电报线也在短短两个月内通讯完工。 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的前两年内,电报线从南到北普遍遍设立,当时主要城市如嘉义、台南、彰化、新竹、台北、基隆都已设有电报局,电报总局则设在台北。 1991年九月九日,台湾的国内电报业务终於敌不过电传与传真机的威胁,在历经一百一十四年的岁月后,功成身退。三、设立邮政局 刘铭传参考中国海关邮政的例子,在台北设立台湾邮政总局,在全省各地广设邮局,定下局寄路线,订定递送信件时间。四、设立电灯 1885年刘铭传刚接任台湾巡抚,便积极建筑环绕台北全周围的城垣。除重新规画街道外,并从国外引进第一架蒸器碾路机,将街道碾平后,铺上石块或石板。更在笔直的石板街道上架设起电线杆,装上电灯,原本台湾人民都用花生油点油灯,明暗不定。现在突然出现这麼亮的照明,使许多台北居民大为惊奇。五、教育改革 除应付电报需要设立的电报学堂之外,主要集中在新设立的西式学堂。在台北的西学堂,除中国经史文字,另外加上英、法、德文、史地、测算、数学。按照刘铭传的计画,希望由台湾本地自己培育出一批批人才,日后台湾建设中需要的机器制造或开铁路、煤矿,都能够自己做。为了表示重视,刘铭传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西学堂求学。六、财政改革 1.将获利高的硫磺与樟脑两项生产事业,划为国营事业并实施公卖制度。 2.丈田清赋 那时台湾的田园土地制度相当混乱,田地课税的项目父复杂繁多,各区之间,田地税负不均。另外没有课徵田赋的「隐田」非常多,四块田地就有三块是不必缴税的隐田,造成国家税收漏失。1886年四月,以极高的效率在台北及台南设立清赋总局,亲自督军量田清赋。清丈开始时,刘铭传苦心孤诣地对人民公布说明清丈的过程及方法,并呼吁台湾人民基於「爱国心给予最高的合作」。 整个丈田清赋的工作花费三年半完成,结果极为可观。台湾田地面积从赋前七万余甲,增加了四倍,共约三十万甲。清赋不但使过去相当於地下经济的隐田数目大幅减少,怯除一百多年来大租户与小租户之间包揽欺瞒的积弊,也使当时台湾官府的税收增加大约三倍。 1891年,刘铭传在北京中央的压力下辞去巡抚职位。从他上任起,就不断有许多保守人士及既得利益者批评他花钱无度,说他的政策引起民怨。他强力推行的丈田清赋改革,遭到许多民众的不满,「爱国心」的诉求不但无法引起民众共呜,甚至导致民变。接任的邵友濂是个保守求和的官员,他把刘铭传大部份的建设事业都废除,台湾现代化的努力因此昙花一现。 甲午战败,议和时刘铭传正在病中,李鸿章曾写信安慰他:「割台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足下锐意经营的台湾岛,乃日人最喜欢,必继承而不废,仁兄多年淬厉的治绩,也将永保不灭,幸安心勿虑!」 刘铭传在日军占领全台后的第二个月,死於老家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