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类记忆移植何时不是梦》读后感100字
推荐回答
梅花香自苦寒来与蔡欣平先生供事近二十年,对他的了解,虽不能说了如指掌,但他的奋斗历程,我是略知一二的。蔡欣平长期活跃在黄梅戏演艺圈子里,在戏曲舞台和电视戏曲舞美上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对舞台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诠释,对我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全县搞文艺汇演,他和他父亲蔡春山老先生给石河公社宣传队搞舞台天幕景。胶片上的田野、村舍、河流,远近交错,恬静优美,给那台晚会增添了很好的烘托效果。此后不久,他们父子俩双双被桐城剧团聘用担任美工,那时,我才知道,蔡欣平的父亲蔡春山先生是位美术教授,母亲是图书馆员,皆因历史问题,全家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在穷困的乡村,他和父母都参加农业生产,住在毛草屋内,过缺窘迫的日子,那段艰苦的农村生活,让他对农村有了感性和理性上的认识与理解;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和品格!进城工作以后,桐城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为他内涵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说,蔡欣平是师从其父,却又兼收百家,后来在舞美方面取得的成就,皆渊源于此,并喷发为大观!蔡欣平聪慧,灵敏,且又勤奋,有着常人不可比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能力,记得当年桐城剧团排演现代戏《杜鹃山》,那台舞台布景,就是由他们父子扛鼎制作的。那台大戏,时间紧,任务重,多场软硬景,加幻灯,要制作出来,其劳动强度是可想而知的。蔡欣平竟能多日不休息,日以继夜的绘制景片,画好的软景要一点点剪裁好,贴在网子上;硬景要制木框,他成了多面手,即当木工,又会电工,有些地方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修改,特别是一些机关布景的制作,更是耗费脑筋与精力的。当时的剧场很破旧,舞台破旧,副台很小,景绘制好后,便要装台,蔡欣平爬上爬下,灵活得像只猿猴,在黑乎乎的天桥上拉吊扛,装景片,布置灯光,把危险抛到脑后。《杜鹃山》的舞美制作与电影里的场景几乎一样逼真,演出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杜鹃山》在县城连演了五十多场,且场场爆满,剧场外仍人山人海,那些要求看戏的群众把剧场的铁闸门都挤坏了,那样的场面,今天已难得一见了。第一次涉足大戏的舞美制作,加上他父亲的参与和指导,是他成功的第一步,此后他连续独自完成了多台小戏的舞美创作,如《山村新风》、《两块花布》,调演小戏《小猎手》等。这些小戏的舞台创作,全靠他对剧本的理解,既要创新,更要出新,让舞美更符合剧情的要求。每一场景,都精心的布局,既不能脱离剧情,又不能冲淡主题。可以说,这些小戏的舞美构思与艺术实践,充分体现了蔡欣平最初涉足舞美的灵性与敏锐之思!1978年,安庆地区文艺调演,由他创作的黄梅戏《玉瓜记》的舞美获得三等奖。1984年,在中国首届黄梅戏剧节上,他创作的黄梅戏《龙凤呈祥》的舞美,以崭新的舞美视觉和美感,以及优美的舞台表现手段,荣获设计一等奖。他为此撰写的论文《黄梅戏(龙凤呈祥)舞台布景的构想》一文,在《黄梅戏艺术》杂志上得以发表,获得舞美界的好评。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就的得来,得益于百倍千倍的刻苦磨练。当年桐城剧团天桥下的那间老屋子,清晰地记录了他的奋斗足迹。蔡欣平清守着那片孤独,沉湎于对舞台的空间与时间的思考和对美的探寻之中。他无数次的临摹名画,练习写生或学习水彩画;他深入林壑秀美的龙眠山写生,在山峦起伏与近景的交错中体会自然与舞台的关系。这里,曾是北宋大画家李公麟隐居的地方,又是清朝宰相张英晚年流连忘返的地方。苏东坡曾专门来此探望李公麟,称其“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先贤们求索与耐得寂寞的品行,给了他很好的启示,他寻幽探奇,描绘绮丽的风光,贪婪地汲取各种知识,学习透视学与美学。那个年代,知识被视为无用之物,被视为“封”、“资”、“修”的代名词。而他却躲在偏僻的老房子里,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之中,他安守清静,玩命的工作,在精神世界里,不断地追求着美,创造着美,将个人的审美与才智,通过构图和色彩,在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自制的小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美术参考书籍;墙上不断更换的名画,是他临摹了一遍又一遍的范本,对美的不断追求与探求使他跃上一个个新的高度与新的起点。在他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里,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坚守着,坚守于美与线条的组合;研习着,研习于舞台这个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的永恒,充分地表现该表现的内容。他的手因寒冷而冻上了严重的冻疮,他因忙碌而误喝过橡胶水差点送命。他省吃俭用,将省下的钱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他的成长过程充分地印证了他厚积薄发,走上成才之路的全过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蔡欣平以从未踏入高等学府的普通美工身份,竞走上了桐城五七大学的美术课讲台。他以丰富,形象,直观,深入浅出,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和教学风格,受到学生们的拥戴,影响了一批美术爱好者和追求者。同时,也给桐城这座飘拂着翰墨书香的历史文化名城,吹来一股学习美术的热潮。二、问渠哪得清如许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戏剧的春天终于来临,一批被禁演的戏曲相继开禁,桐城黄梅戏剧团恰逢新剧场落成,那一时期上演的《逼上梁山》、《白蛇传》、《春草闯堂》,给文革后期的城乡舞台,带来一片繁荣;而这一时期,给蔡欣平的舞台美术设计与创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经过拨乱反正,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一个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时代终于来临,各级党政领导都把人才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蔡欣平在这一时期破格转为干部,为他得以放开手脚,大胆的去实践,去尝试,搭建了新的平台。繁盛的舞台,繁花似锦的文艺春天,使蔡欣平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八十年代以来,桐城剧团恢复演出了很多历史剧,黄梅戏传统老戏,如《莲花庵》、《花田错》、《玉堂春》、《蔡鸣凤辞店》、《乌金记》、《状无与乞丐》等。而此时,也正是黄梅戏从小舞台,地方小戏,走向大舞台,跃升全国五大剧种的重要时期。历史上,黄梅戏只是三打七唱,没有布景,甚至没有道具民间小剧种。在乡间草台上演出,艺人都是凑到一起的,剧本充斥着水词,可长可短,任意改变。因此,清末时期曾有禁止黄梅戏进城演出的规定。当一批艺人把黄梅戏演入城市,并深深地扎下根来,曾涌现出了一批推动黄梅戏发展的艺术家、作曲家、剧作家,如表演大师严凤英、王少舫,作曲家时伯林、黄梅戏理论家王兆乾、剧作家王冠亚等,他们对黄梅戏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因此,蔡欣平看到了历史的责任,那就是黄梅戏的舞台舞美设计与制作,是黄梅戏的薄弱环节,而舞台美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对剧目的深度开掘与观众的审美需要,将是黄梅戏生存发展的又一动因!八十年代中期,桐城剧团曾移植了川剧《花仙剑》,蔡欣平跑四川,去上海,到处奔波,他设计服装,突破了川剧的模式,而是以从未有过的绚丽色彩和服装造型,丰富了人物个性,让舞台充满了迷幻神奇的特效。在舞美设计上,增添了神话剧的扑朔迷离感,云山雾海,藤蔓林莽,湖滨池畔,都如梦似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舞台排列坊的灵活组合,以及特效灯光的运用,并自制了一些电动道具和机关布景,使该剧的上演,打破了桐城剧团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记录!聪慧、敏锐,加上勤于实践,勤于思考,给了蔡欣平非凡灵动的感悟力。转贴于经典散文网[www.jdsanwen.cn]网恋,美丽的痛我爱上他了吗?爱是什么?我凭什么爱上他?我又有什么资格爱他?他爱过我吗?我和他相隔千里,连面儿都没见过,又谈何爱呢?涉足网络,网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安置这份动荡不安又飘忽不定的情感呢?我尝试着让自己解脱出来,怀揣着收获的这份美丽,祝福着爱我的和我爱的网络朋友。走过,路过,经历过,爱情这东西并不是象游戏一样想玩就玩的。面对现实,你不是王子,不是公主,不是天边的云彩,你还是你自己。爱情是美丽的,爱情又是很可怕的东西,你可以做着白日梦奢望,却不能依附爱情沉迷自己,那将是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到头来还是需要自己面对现实收拾残局,当然,恰当的时节,我们还是不要错过自己需要采摘的叶子,在这里我只针对网恋而言,那些在网上相爱相守结为姻缘的可另当别论。尽管我有几百个反对网恋的理由,但我还是无法避免遭遇网恋,我爱上他了,这份爱到底有多深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不是一下子把自己卷入进来的,慢慢的像血一样,一点一滴的渗透进我的骨髓心脏里。我奢望,我陶醉,我沉迷,我心惊胆颤的试探,爱就是爱,它不是一件东西,它看不到摸不着,相爱的人却无时无刻都能感应到。尽管我见不到他,但是我知道,我想他的时候,他肯定也在想我,我痛苦的时候,他就不会快乐,我陶醉的时候,他也会因为我而幸福着。我知道这一切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我能做的只能是流着泪把爱情踩在脚下,任凭被踩成坚硬的石子路。在深夜我用平静的心境面对身边的人,也许,我们曾经爱过,也许我们现在已触摸不到爱情,也许,我们在一起的感觉只能是亲情,然而在今夜我只能为你守候,这是我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悲哀,当然,我不允许自己总是那么糟糕的心情,我试着走出自己,我试着重新爱我身边的人,我无法改变现实,只能改变自己,我发现任何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思想,如果一个人没有思考多好,没有思考就没有这么多烦恼。在矛盾中挣扎过后才会发现,爱情是不能够与他人分享的,只能是唯一。面对现实,我还是把爱的砝码加在了身边的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可以欺骗任何人,却无法欺骗自己,是的,任何时候你都不可以逃避掉良心的谴责。不管是对是错,只有自己才能把握属于自己的生活。既然活着,我宁愿暂时的忍受痛苦也要让自己活得踏实一些,尽管是女人,我也希望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实地,活得光明磊落。我相信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或许我们擦肩而过,或许我们没有说话,或许我们还不曾想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没有想过你,更不代表我和你没话说,我相信爱情,更相信彼此相爱的人都是真诚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却不能承受这生命之轻。不管是正处在网恋的朋友,还是即将面临网恋的人,我只想对你说:送出我们的祝福吧,祝福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祝福我们的爱情世界里不再有你!转贴于经典散文网[www.jdsanwen.cn]纵然痴心一片,谁怜?_看到你这么的用心好感动,外面下着很大的雨,这是今年最大的一次雨,天阴的是那么黑了,看不到任何的东西,那么大的雨落下来,安静不了,有种欲望,一种想要淋雨的冲动,哭不出来的滋味,是难受……不知道还在等待着什么,可以答应你也是可以放弃你,就是一句话,那么的几个字,忘了是什么样子的心情,也就忘了是不是要和你说清楚了,或许你猜到了这里有事情发生了,你说不能给我什么像样的礼物,中国的情人节,我们第一个情人节,只是做了这个flash传过来,只是期望我高高兴兴的,不管是谁给的快乐,只要是快乐。就是这样的一个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想要的时间,相信我胜过了相信你自己,其实好想你小气点,不要经常和朋友出去混,不要时常的不接你的电话,不要不给你留言,不要在给别人任何的机会,可是你还是你。心里很乱很乱,五一放假以为一切只要见面了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决心就可以下定了,可是我们竟然没有什么话,什么都没有讲,包括我们的现在还有将来,那么多准备好要说的话,就吞了回去,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张不开嘴了,你怎么都没有想过要讲点什么,面对面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承诺,亦没有许诺。我们那么远的距离,好几年没有见面了,网上吵吵闹闹的,见面了竟也是例行的问候,没有实质的问题,敏感的现实,什么都在意料之外了。那天其实是不用加班的,可以多陪你玩两天,或许是没有摊开的话,没有期待的状况,在接到了希捷的电话,说希望见我,于是想不出是什么样的力量,就这样的让你走了,没有刻意的挽留,上车的瞬间,看到你眼眶湿润了,上车转过的脸,没有看我。和希捷认识很偶然的,真的也是很奇怪的,就在你要我做女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他,一个和你完全不同类型的人,能够把我当做小孩,弹我的头弄乱头发;可以毫无顾忌的扁,任我折腾任我笑;可以不做淑女,吵着闹着忘了形象。能够宠的你那么的开心,学会了撒娇,有了脾气,可以大声的讲脏话,可以打可以骂,可以为所欲为,忘了性别的差异。渐渐的中毒了,就是那么点的时间,像是有种磁力,陷进了另一种生活,不要在平静,隐藏心底的冲动,戴着面具装作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能一个人应付,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不要在有距离的差距,不要在习惯独自生活,想要哭的时候有个肩膀,想要笑的时候有个怀抱。或许是孤独了,也或许是寂寞了,希捷在预料之外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看着外面下着那么大的雨,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心情,希捷向我告白的时候,真的是那么的高兴,好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期待这样的场景发生,就是这样的顺理成章的事情,偏偏就是漏了一拍,从口中出来的话竟然是那么多的借口,想都没有想过的理由,潜意识里面竟然还没有接受他,不自然的流露,伤了他的心,也痛了我的心,难道就这样的要纠缠吗?都说是缘分的天空,都说是水到渠成,在我等待命中注定的时候,你表白了从读书时就开始的关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的心,那一刻幸福离我是那么的近,满足在脸上随时都能找的到,知道等我的人就是你,在我将要认定你的时候,希捷就突然的闯了进来,靠近了我。距离不知道是不是问题,可是因为这距离我们有了那么多的不经意,看不到对方的表情,瞅不见彼此的眼睛,我们各自的生活,独自的承担,你说毕业不该去那么远的地方,让我一个人流浪,离我那么的远,偏偏忘不掉这份思念,何苦这样的为难,剪不断,理还乱。都明白,我不可能离开这座城市,你也不可能放弃现在的生活,即便我们是为了对方,现在的选择也是分飞,而我们早就这样的面对了,不再要求,成了习惯,而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候,是那么的自然了,不是轻易的能够改变的,希捷就是在自然的时候突然出现在里面了,搅乱了阵脚,看的清是晴是阴的天空,却猜不透心情,不知道习惯的生活要继续下去,还是要另外不同的结局。又是一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不见故人笑,惟有泪千行;鹊桥相见亦相别,凝眸处,千里烟波,无处话凄凉;有缘,无缘,纵然痴心一片,谁怜?转贴于经典散文网[www.jdsanwen.cn]母亲河,从心间流过当涉足一条溪、每当遇上一条河,每当看见一条江,我便情不自禁地哼起那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世上最甜美的歌,这是世上最神圣的歌,这是我最心爱的歌。这歌声让我变得温柔,这歌声让我知道感恩,这歌声宛如圣洁的甘露,洗涤了追梦旅人的浑身风尘,唤醒了我久违的儿时的记忆,让我记起了那生我养我的母亲河――衢江。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划过衢江的脸颊,母亲河就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春心萌动,含羞而笑。村边那青竹低头随风而摇,好像在感谢母亲河,给它以生命的乳汁;土岗上的樟树,微微晃动那嫩绿的新叶,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这香气弥漫了整个河面,樟树不时地将那红绿掺杂的叶儿抛落,亲吻着母亲河;河边的杨柳,时而对江凝神伫立,时而悠闲地梳理着秀长的青丝,时而扭动着细长的腰肢扯裙而舞,时而用修长的指甲划着水面……母亲河醉了,于是河面荡漾着阵阵春波。舒心的夏雨,不停地洗濯岸边的柳叶,充沛的雨量,使河面潮水不时地涨落。每当雨过天晴,孩子们拎着竹篮蹦蹦跳跳地来到河边,在浅水区拣河螺。“得得瓶,得得盖,里面一碗好小菜”,他们一边摸着河螺一边哼着河螺谜语歌。水鸭们知趣地离开水面,躲到柳丛里去了。“鸭蛋,是鸭蛋,我捡到鸭蛋了!”“快来呀,这儿有好多螺儿!”“我这儿也很多呢!”……“我的篮子装满了!”“嗬,快来看呀,他篮子里,除了一只鸭蛋,还有十几颗白石头,就是没有螺儿。”“哈哈哈……”孩子们乐了,河水也乐了,使劲地将浪花抛向岸边的礁石。秋色渲染了家乡的江面,江水显得更加迷人。记得那次,我穿过高高堤坝,来看衢江风景。拨开密密的芦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绿得如同蓝宝石般的秋水,静静地,看不出是在流淌。河水清澈见底,黄的、白的、褐色的石头,铺满了河床。清洌的河水,浸湿了我的双脚,不禁打了个寒颤,难怪不见了戏水的鸭群。江面静静的,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两岸的草木、土冈、堤坝、房舍、山塔……边江不时跳出几条小鱼,又欢快地向江心游去。忽然,从河岸窜出来一只鸥鹭,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疾速飞向对岸草间去了,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太阳失去了夏日的刚烈,但仍是那红艳华美,江水在这秋阳下,显得分外耀眼,光彩夺目,使人难以睁眼望太阳的倒影。一阵微风吹过。原本平静的江面泛起了粼粼波纹,迭迭而来,渐渐地扬起了小小的浪花,如同许多顽皮的孩子不停地追打着,一个推着一个,不时击拍着河岸,溅得我一身水花,“好凉!”我不禁后退了几步。夕阳接近水面,让我想起了“长河落日圆”的诗句,然而,此诗句却没写出眼前这火红的色彩和倒映成双的美景。江水似乎有些激动,浪花高起来了。这时远方划来几只渔船,渔民们撒着巨大的网。想着明早的好成,于是,心里充满了喜悦,他们唱起了渔歌,夹杂着“啊乌——啊乌——”的叫喊声,一会划着双桨,一会儿用桨击打水面,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野。晚霞来得太迟了,所有的人都回到家中去准备晚饭了。江边只剩下我―一这个回乡拾掇记忆的游子,孤单地坐在江边的石头上,望着母亲河,像一条没有首尾的斑斓的巨龙,悠悠地游向远方。她不停地摄录下家乡的风景,将母亲的爱、家的温馨送给远方游子。时光在流,岁月飞逝。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无论我是梦是醒,在我心中,母亲河美丽依然,清纯依旧。我喝着她的乳汁长大,我身上流着她的血液,只要我的生命存在,母亲河就在我的心中,她从我的心间流过,并永远地在我心间流淌不息。转贴于经典散文网[www.jdsanwe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