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相亲节目,你怎么看?(浙江2014年4月20日下午基层)
推荐回答
在现今单身化愈演愈烈的时代,以节目的形式来相亲,其初衷与生活中的相亲没有本质差异,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适龄青年的婚姻问题,这无论是给个人还是社会都带来了惊喜。第一,扩大交友圈,遇到有缘人。从以往的“剩斗士”到如今戏谑自嘲是“单身狗”,反映出的我国大龄、适龄青年的婚姻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往往会演变成社会问题。各大电视台的相亲交友节目的宣传效应,一方面,能够鼓励青年人走出去,遇到有缘人,喜结良缘;另一方面,即使在节目中未能成功牵手,但因为电视台本身受众广,且节目结尾会公布未成功牵手嘉宾的联系方式,将线上的节目转移至线下的生活中,有助于参与嘉宾在生活中与有缘人相遇。第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纵观我国现有的相亲类节目,除固有的男女嘉宾与主持人等重要角色之外,几乎都配备了“情感解读”专家。在追求快速度的今天,衍生出了很多快餐文化,许多青年人忙工作、忙生活,无意间可能把情感也快餐化了。在相亲节目中,众多人的价值观、感情观的碰撞与讨论,以及“情感专家”的情感解读,都能够让青年人对情感建立更加深刻的认知,培养更宽容、理解、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第三,打造电视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相亲节目自出现以来,与其他短线消费、易被淘汰的节目不一样,它花样百出,活跃至今,且个别相亲类节目已然成为一个电视品牌,从而吸引了庞大受众。相亲类节目的电视品牌的成功运作,一方面使得电视台有了稳定且持续的高收视率,另一方面又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对某些广告产品的植入、开场音乐的选择、城市旅游等都会有所影响,是一个柏对成功的商业化模式。但是,节目中也不乏“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类错误导向的言论。因其收视率高,在播放之后会对传统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为让相亲类节目更好地实现其举办的初衷,让大众从中受益,可从以下几方面更好地进行规范。一是广电总局应加大对该类节目的审核。该类节目大多都是录播的形式,因此在节目播放之前,应进行严格审核,对节目中存在严重错误价值导向的,要求将其剪切,并勒令电视台整改,保证节目传达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电视台要加强对参与嘉宾资料真实性的审核。相亲相的不仅仅是相貌,年龄、收入、工作等都会成为重要的考量对象。对于参与的嘉宾,电视台可以在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后,制定相应的资料审核制度,要求参与者提供本人信息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明、产权证明等。同时,电视台还需对嘉宾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三是明确节目举办的初衷。节目举办的初衷是帮助大龄、适龄青年解决单身问题。节目组、电视台可以在节目中强调节目的性质以及初衷,避免出现想借节目走红的人员。另外,可利用电视节目长期积累的数据,做好嘉宾信息的整合、匹配。在嘉宾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对一些匹配度较高的人员进行定向推送,让节目初衷得到更好的实现。总体而言,目前的相亲类节目还是可圈可点的,不仅促成了美好姻缘,也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希望该类节目能够坚持初衷,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