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资料

发布时间:2019-08-04 14:54:40

诗歌的资料

推荐回答

释义  词目:诗歌   拼音:shī gē 《诗经》  解释:是一种文学形式,富有节奏。  基本解释  [poems and songs;poetry]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详细解释  中国 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 宋 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起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中国诗歌自古以来,受到传统理论的影响,造成人们对诗歌的误读。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孔子:“言之无文,行这不远”, “不知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非唯心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刘勰《文心雕龙》:“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中国如此,外国也是如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除掉颂神和赞美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诗人“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    与此相反,历史上贬抑诗歌的人也不少,他们总是感叹文学的无用。曹植说“文章小道”,李白诗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贺诗说中国诗歌:“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由此可见,有史以来,人们对中国诗歌的定位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    其实,中国诗歌是一种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作为意识形态文化的中国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国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中国诗歌历史发展的基础。    在当今时代,客观现实迫使我们对中国诗歌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不可高估诗歌,“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不可贬抑诗歌,“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把它看成是附庸风雅,无足轻重的文字游戏。中国诗歌是中国文化的客观存在,我们没法人为地抬高它,也不能凭主观愿望贬损它。    中国诗歌是一种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传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水乳交融。正确定位中国诗歌,全面梳理中国诗歌传统,界定清楚中国诗歌的内涵和外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中国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文化,古为今用,为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过去人们把诗歌说得神乎其神,把它看成是少数的专利,或者把诗歌贬抑得毫无价值。其实都是大可不必的。中国当代诗歌,可以象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人人可以触摸,人人可以饮用品尝,人人可以观摩学习,人人可以深入研究。可以象戏剧票友,既可以观赏表演,也可以粉墨登场,自我展示,相互品评。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诗歌。在需要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同时。更需要面对下里巴人,人人共赏。既需要高雅,更需要通俗易懂,为更多的人所欣赏。    人人都可以读诗,但不必人人都成为诗人。诗歌仅仅是一种文化,一种素养的体现,不必要成为一种“艺术”,更没有必要成为“专业”,生活不能没能没能诗歌,但决不能靠诗歌生活。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