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九江市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发布时间:2019-09-18 07:23:31

谁能告诉我九江市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推荐回答

2005年九江市生产总值(GDP)突破400亿元,达428.92亿元,进入2005年度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列第75位。 2005年九江市人均GDP为9230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1144美元。工业增加值已占GDP的35.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脊梁,工业利润增长 2.8倍,效益指数创历史新高。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51.18亿元,增长 1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 90.39亿元,增长26.0%,快于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4%,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进一步加大各项扶农、惠农、支农、强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全年农业总产值达 96.3亿元,增长5.8%。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9.81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45亿元,增长19.4%。县域经济的全面提升拉动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市十五个县(市、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共青开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6.65亿元,增长25.3%。浔阳区、修水县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跃上新台阶。 九江市民未来五年的生活 收入越来越高 2005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713元,预期2010年达到14000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目前为3269元,预期五年后达到5265元,年均递增10%。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将呈快速发展态势,到2010年,财政总收入可望达到83.61亿元,“财库”丰实了,居民收入也将越来越高。 恩格尔系数 越来越低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恩格尔系数列入其中,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食品消费的资金会越来越少,而是把大量的钱花在了旅游、教育、保健等方面。2005年,九江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3%、48%,预期2010年下降为35%、45%,分别年均负增长1.6%、0.6%。 出行越来越方便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启动建设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高速公路主要有银川至福州高速公路、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杭州至昆明瑞丽高速公路、九江环城公路等;公路方面,我市将在县至乡农村公路得到改造的基础上,投入近6亿元资金重点建设乡至村的村级公路;铁路主要有九江至南昌城际高速铁路、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将开工建设。五年后,全市每个县(市、区)都有高速公路,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九江至南昌乘火车仅需半小时。 社会保障体系 越来越完善 我市将着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等等。 生活环境 越来越美 除了做大做美九江中心城市外,十一五规划中,我市把森林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环保指标列入规划,森林覆盖率预期从2005年的49%提高到2010年的52%,明确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0%。 住房越来越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顺应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形成机制灵活、功能完善、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预期从现在的20.9平方米、34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和40平方米。 农民兄弟腰包 越来越鼓 规划中对于“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着墨较多,明确提出加大“三农”工作的力度,立足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的富裕程度,不断积累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反弹琵琶抓“三农”。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到2010年,农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5元。 参考文献:www.jjxw.cn九江新闻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