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官官服前的补子的图案是“飞禽”还是“走兽”?
推荐回答
“补子”始于明初。官员的服装基本有1定的规则,以表示身份,职位。明清官服都缀有补子。它是一块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不同的纹样,再缝绣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补子图案一般文官用琴禽鸟纹,武官用走兽纹,分为九等。清代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雀,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西赤(电脑打不出来这两个字,音是这样,有兴趣查字典方可)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清代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摘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马汉麟,新世界出版社2007.9第72页PS:感谢你这个问题让我重新翻书温习了这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