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青春期叛逆表现

发布时间:2019-08-06 03:55:57

我今年17啦,我没有自信,常常觉得大人很烦,有的时候会错,但是呢一犯错就打我,这次我是真的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我这次错哪了,我离开了家,但是没走多远就找到我了,而父亲却还在和一个客户在外面,我想有第二次离家出走,但是呢这是弄村,我怕我一走大人在找村里人就说我跑了什么的,我只是想出去冷静冷静我该怎么办

推荐回答

如果你父母真的对你有暴力倾向的话,你可以报警。或者去法院告他们。如果他们只是对你批评教育的话就好好珍惜你的父母,长大之后你会感谢他们的

其他回答

一、独立自主青春期代表着自主性的独立发展,也称为“自我觉醒的时期”。自主性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由于这时是自我的萌芽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个人思想还未成熟,无法顾及到对方,所以表现出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与心情的特点。年龄小的孩子看不到父母就不安,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从心理上开始脱离父母亲,这叫做“精神上的断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逐渐脱离家庭而独立,去寻求自己的生活。叛逆催化剂: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独立意识渐强,青少年往往希望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具体表现:对待批评,持无所谓的态度;上学迟到、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纪律意识淡薄,我行我素;男生吸烟、喝酒、染发、扮酷;女孩子非常爱打扮、好时髦,着装成人化,并以此为荣。

二、反抗心理第一反抗期,三岁左右,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别人帮忙就生气,这是自主性发展的缘故。第二反抗期,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冲突,这种冲突有时候会导致纠纷而使中学生情绪不好,心情黯淡,甚至引发离家出走的念头。学生反抗父母的情绪有时会表现得非常强烈,他们的口头禅是“?嗦”、“少管闲事”或用力关门,致使父母担心或生气。青春期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在十二三岁。叛逆催化剂:家长和老师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个性较温顺的孩子经常会屈服于父母的淫威,但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因此而变得胆小、懦弱和自卑;而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产生与父母对立的情绪,并不时地以反抗的形式来回应家长。具体表现:习惯性的对父母、老师的言行持怀疑态度,甚至是反对态度;喜欢故意和人过不去,看什么都不舒服,言语行为偏激。

三、渴望孤独早在婴儿期,婴儿就希望与别人在一起,个体的这种欲望在小学阶段的“伙伴年龄”达到了顶峰。到了青春期,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不再和同伴玩,而从群体中退缩出来,离群退出时,常会发生与朋友争吵,以及友谊破裂的事。他们常单独地在房间里打发时间,有时候会突然的很不想参加家庭的活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十一二岁。叛逆催化剂:家长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并寄予过高的期望,而且使用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具体表现:有离家出走、逃学、过度上网等严重的不良行为。

四、异性交往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中学生活中日益重要。例如会主动去结交一些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团体中的朋友,或是和异性朋友之间的建立关系。叛逆催化剂: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些电影电视片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调查得知,有26.31%的高中生十分欣赏并极力模仿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具体表现:人际交往上,跟社会青年来往较多;有早恋、早性的现象。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