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06:09:10
海南夏季常见皮肤病主要有以下4种:
1)痱子。痱子是由于汗孔阻塞引起汗腺的轻度发炎,初期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搔抓后还会有灼痛等表现。痱子多出现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颈背部等多汗部位。
2)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又称“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光感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颈、前臂伸侧、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和水疱等皮疹。病变与日光照射密切相关,多于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适当避光后则有好转,皮疹常反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改变、色素增加。一般到秋季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多年。好发于中年女性、室外工作者及水面工作者。另外,有些食物(如灰菜、苋菜)和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中含有光敏性物质,对这些物质过敏的人如大量进食并接受强光照射后会出现皮肤反应,引起皮肤红、肿、痛、水疱、发疹等症状。
3)虫咬性皮炎。主要和夏季蚊虫叮咬有关,以叮咬处出现丘疹、风团、水疱等为主要表现,中间可见虫子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感。
4)花斑癣。又称汗斑,是一种慢性皮肤角质层真菌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胸、背、颈和上臂等处。开始时为黄豆大小的圆形斑,呈灰白色、褐色或淡黄色,上面附着细小糠皮样鳞屑,以后皮损越来越多,有时可融合成片。去除鳞屑后留下暂时性色素减退斑。病程缓慢,多年不愈,夏重冬轻,无自觉症状或有微痒。
夏季常见皮肤病主要有: 虫咬皮炎、 日光性皮炎、 夏季皮炎以及各种真菌和细菌性皮肤病等几种。
1、虫咬皮炎 由昆虫、蚊、毒蛾、毛虫、螨虫等叮咬而引起,皮肤出现瘙痒性的丘疹、风团、红斑、水疱等。体质不同的人被蚊虫叮咬后的反应不同,起小红点、风团甚至起水疱、大疱都有可能。
防治:野外工作、外出旅游,尤其在树林、杂草丛生地或潮湿处,应减少皮肤暴露,或在皮肤暴露处涂抹防虫药物;被虫咬后,可外用清凉止痒制剂,如风油精、花露水等,也可外涂激素类药膏,必要时服用抗组胺类药物,注意切勿搔抓,以免感染。
2、日光性皮炎 皮肤暴露部位因日光过度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红、发烫、灼痛、脱皮等。通常并不会马上表现出症状,短则在3至6个小时后,长则24小时后呈现出来。 防治:外出时应尽量戴帽子或打伞,穿长袖衣裤。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防晒霜。如果外出游泳或到海边玩水,一定要使用防晒系数较高的防晒霜。如果发现自己的皮肤有晒伤的可能,可立刻用冷水对这些部位进行湿敷,可用冷水或冰牛奶湿敷,每次20分钟左右。
3、夏季皮炎 持续高温闷热环境引起的热性皮炎,多见于成人。表现为红斑,密集成片的丘疹、丘疱疹,以双胫前最为多见,瘙痒显著。
防治:保持环境通风散热,皮肤清洁干燥。该病季节性明显,不少患者天气一热就发病,天气转凉便自动好转。如果皮炎面积大,特别痒,可口服抗过敏药物或清热凉血的中药,同时外擦激素类药膏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外洗。
4、感染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包括各种癣病和汗斑(花斑糠疹)等,患者往往由于错误地外涂激素类药物,使病情加重;细菌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毛囊炎、疖肿和丹毒等,夏季多见于儿童和糖尿病患者。
防治: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汗渍,保持皮肤清洁。尽量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是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二是脚气、手癣等真菌或脓疱疮、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皮肤病;三是由于气温高、紫外线照射等导致的物理性皮肤病,如晒伤、痱子等。海口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