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委书记为什么省委组织部公布任命?

发布时间:2019-08-12 07:03:54

石棉县委书记为什么省委组织部公布任命?

推荐回答

       据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今后,县委书记的推举任用,从县级组织部开始,由地市级呈报省委组织部,部委会讨论后呈报省委,最终通过票决制任用,省委也将在更大范围内调配县委书记。且不仅限于在4月12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对此作出的规定,云南、河北、湖南等省份已相继落实这一规定。

  中央将县委书记的任命权上收到省,非常必要,意义深远。笔者以为,至少有“五个有利于”:

  呼应财政改革,有利于推进直管。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依法探索省直管县(市)的体制,财政部于7月9日公布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底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推行。但由于体制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任何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必将举步维艰。县委书记任命权上收到省,是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无疑,省直管“书记”是对“省直管财”的呼应和配套措施,必将有力推进“省直管县”进程。

  体现高度重视,有利于干事创业。“郡县制,天下安”。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县一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正如李源潮所讲“对县委书记的要求和管理,不能按一般处级干部来对待。”此举,体现中央对县委书记的高度重视。是对县级“一把手”高看一眼,凸显其岗位的重要性。中央的高度重视、直接纳入省委常委会会的视线,将极大提高县委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利克服“只谋人不谋事,只讲政治不讲工作”的不良倾向。因为全省范围内竞争会更大,选择会更多,而要想搞掂几位领导就获得晋升的几率自认更小,希望更渺茫。唯有讲原则、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干实事,真正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才更有说服力,更有竞争力。

  突破管理体制,有利于干部成长。此举突破了1983年以来实行的干部“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管理体制,凸显县委书记的重要性。按照“下管一级”的体制,县委书记得到提拔的机会不多,往往表现优秀者也只不过平调到市直部门、省直单位,且级别不变。县委书记由省直管,任职范围可在全省,升职空间大大拓宽,有利于县委书记突破上升瓶颈,而且省选拔人才的视野也更加宽泛,特别突出优秀德县委书记破格提拔上省的几率大大提高,更有利优秀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干部队伍的成长。湖南的探索便是明证,19名县(市、区)委书记提致副厅,按以前的体制,是不敢想象的。

  提升管理级别,有利于拓宽来源。因为管理级别提高,不但可激励县域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而且还将提高中心城区干部、省直机关干部到县级,甚至偏远的县级挂职和任职的积极性,促进干部流动,推进县域发展。按照“下管一级”的体制,由于经济收入和生活环境的差别,要从中心城区调动干部到县级任职,难上加难。县委书记由省管后,到边远县份任职,虽然收入降低、辛苦得多,但冲着发展空间和升职预期,也激励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将发达地区、中心城区积累的经验带到县级去。相对薄弱贫穷的县,其基数更低,更容易有所突破,做出成效。某市中心城区的区长正接受考察拟赴任全市最落后的市任书记,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注脚。

  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加强监管。在笔者看来,市级单位往往起的是一种文件中转站的作用。省直管县,减少了中间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方针、政策的贯彻会时间更充裕、工作更充分、落实更到位。县域经济将更快发展,城乡差距将更快缩小,富裕文明小康社会更易实现。在县级将县委书记率先纳入省管,必将使对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培训、管理、监督,层次更高、更有力度、更加到位。对提高县委书记素质,有效减少进京拘捕记者、“记者管的太多”等雷人书记,有效遏制“县委书记成为腐败重灾区”,有效杜绝陈兆丰(安徽定远县原县委书记)似买官卖官书记、董锋(徐州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似“一夫二妻”书记等都必将大有裨益。

其他回答

说明是副厅级待遇

虽然是越级任命,但也是允许的(特殊情况)。

这应该是属于越级任命,但在特殊情况下是允许的。

县级一把手必须省里同意

可以说是的 因为那是

一般情况下县级的任命由地级组织部门任务,地级的任命由省级组织部门任命,但有些特殊的任命可能有由级组织部门特别授权任命然后送地级组织部分备案就可以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