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启示,以后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07 19:24:10

对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启示,以后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推荐回答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启示

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物理专家团队认为,2019年高考将给未来备战高考的同学们带来以下启示:

1 For 高二学生:高二的同学现在基本完成新课的学习。卓越高中建议,在接下来的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要注重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同时注意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训练以及加强实验能力。

2 For 高一学生:高考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试题情境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卓越高中建议,高一的同学们除了学习教材、刷题巩固知识外,平时还应广泛涉猎相关读物,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原理,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物理问题。

【化学部分】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专家团队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专家团队认为: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试卷的设计很好地反映了"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设计框架,立足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考试总体宗旨要求,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面设置考查内容,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角度设计考查维度。试题重点体现了科技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及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要求与教育教学改革导向。整卷在命题立意上,紧密联系社会发展,注重能力考查;在题型和考点上跟往年基本保持一致;素材选取、信息呈现多样且新颖,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在试题难度上与往年相比总体接近,仅个别题型难度稍有降低。全卷以中等以上难度试题为主,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选拔高校所需人才。

一、全卷考查,覆盖更加全面

由模块占比可知,整套试卷与往年相比,在试卷结构、试题和考点分布上有所变化,所幸变化并不很大,学生平时的学习足以应对。

二、试题特色:选择题难度提高,填空题稳中出奇

1、顺应课程改革,体现时代气息

试题将化学学科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情境,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方面的重大贡献,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中学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专家团队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弘扬爱国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第7题,通过传统文化符号之一的陶器的性质作为载体进行引入,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展示了中华文明,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

第二,联系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设置问题,凸显化学学科的重要应用价值。化学跟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常用于解决食品、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具体问题,因而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第12题以生物燃料电池为载体,体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明确考查学科核心素养,重视基于证据的推理,体现当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试卷中有很多道题目通过给出充分详实且不同形式的证据,多角度考查学生基于证据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第10题,给出了氯化氢在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要求结合该示意图分析氯化氢电离的过程,考查了考生基于规律和图片的推理能力。

2、立足基础,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重视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考查,紧紧围绕典型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实验探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化学用语及计算技能这几大类中学化学核心内容,作为考点展开设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利用真实素材设置问题情境,突出对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0题的氯化氢冰中电离,第27题的硫酸铁铵的制备,以及第28题的水煤气的制备等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第二,提供多样化的题干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例如第26题和27题,要求学生分析工艺流程题中的物质变化和操作、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等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①选择题:

第7题和第8题相对简单,第10题和12题考法新颖,与我们所认为的"常理"有所不同,需要根据题目实际来分析选项。第9题和11题比较中规中矩,都是高三反复练习的内容,细心即可解决。第13题考查位-构-性的关系,考查形式与以往不同,难度有所提升,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细心审题。

②填空题

与往年高考相比,2019年全国Ⅰ卷的第26题和第27题——以往传统的实验与工艺流程模块,不再有明确的界限,可以看作是两道大题的交错综合,对信息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大部分题目以基础考查为主,基本保持了历年高考的考点和套路,难度相对较低。对功底扎实的考生会有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26题轻质氧化镁的制备会对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有一定要求。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难度较大,为本次高考化学部分的压轴题。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专家团队认为,本题与传统考查形式不同,不管是从题目信息还是考查形式上,都进行了极大的创新,具体表现在:

(1)热化学和平衡常数等化学反应限度部分的信息不再直接给出,而是要通过分析题目(图文结合)来获取,对考生审题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2)本题整体的联系程度极高,每一部分都有一条纵贯始末的主线连接,因此如果中间有不清晰之处,就会导致全题的得分率大大下降。而最后一问,虽然初看是关于曲线的选择,但是实质是关于计算的综合考查。

③选做题

选修3: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发表的"双相纳米高强度镁合金的方法"为情境,通过提供拉维斯相的晶体结构,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内容。其中新引入了晶体的赤平面投影,会对考生的立体几何思维有较高的要求。

选修5:本题考点与历年高考的有机化学部分基本一致,难度较低。不过也结合了最新药物研究的成果,其中关于手性碳原子的考查是本题的创新之处,并且以信息的形式在题目中给予提示,因此会侧重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总体而言,本题是一道较为中规中矩的有机大题。

给高一高二学生的备考建议

1、注重平时积累,很多知识就是平时接触到的,多积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注重拓展科学视野,高考试卷会出现很多新情景、新名词、新形式,所以平时应加强知识的拓展,在考试遇到时就不会措手不及。

3、调整考试心态,考试的时候不要因为碰到不常见的名词就无从下手,基本的核心知识点是不会变的,所以放平心态,打好基础,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应对考试。

4、加强计算训练和对选修三的学习。

5、加强读图能力和读题能力,避免因为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懂图形或者图文而无从下手。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