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应不应该向孩子展示社会残酷和黑暗的一面
推荐回答
网友:说与不说,这是个难题◇“保密派”:孩子不应该过早接触阴暗面有网友担心,让孩子过早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容易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甚至会适得其反。“没敢对跟小悦悦同大的女儿说,或许说了她也不懂,希望永远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位网友说。“太残酷了,小悦悦的视频我都没敢看。自从做了妈妈,心理格外脆弱。期待我的孩子长大后,这个社会不会再如此冷漠可怕。从我们自身做起吧。”一位妈妈不无感慨地说。◇“坦承派”:了解恶,才会珍惜善“孩子了解恶,才能更加珍惜善;知道冷漠,才能发现温暖的可贵。”网友“伤城”说。这部分网友认为,将这类事情给孩子讲讲也好,瞒是瞒不住的。家长提前告知,可以教会孩子怎么救助别人和保护自己。“上初中的孩子该教他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了。社会既是纯净的,也是肮脏的;既充满爱心,也充满了险恶;既是美丽的,也是丑陋的…”网友“郭玉涛2010”说。“刚才将小悦悦的悲惨遭遇讲给儿子,他一开始竟无法接受,感觉太惨了。我后来又向他展示了网友们的正义讨伐声和拷问良心的自责反思声,说明了人心向善,主流是好的,比如吴菊萍,比如陈阿婆等,让他认识现实又不悲观失望。这堂课下来,孩子接受了我的观点。”网友“爱笑的H”表示。◆家长心声:孩子比想象中更坚强“事情太惨,害怕会给孩子造成打击。犹豫再三,小悦悦走那天,我决定把这个悲剧给儿子说说。我希望他能明白,这个世界上,不光是善良、道德和美好的,还有另外一些没那么好的东西需要他勇敢面对。社会的真实和对黑暗的态度,孩子们应该有所接触。”郑州市民张先生说,当晚,他陪着10岁的儿子看了小悦悦的视频,也看了一些报纸的报道。“当时孩子很生气,也觉得不可理解,还骂了一些脏话。在那种情境下,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让孩子陷入无尽的愤怒中。我告诉他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张先生说,“起初还担心孩子看了视频晚上会不会做噩梦,后来发现没有,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但是,现在好心助人反被讹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孩子会不会因为救人而陷入无尽的麻烦和委屈中?“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就算一时蒙冤,最终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教育孩子,救人时,要掌握技巧和方法,科学救助;身边最好有证人,如果没有,也应该救。”张先生说。◆专家观点:应视孩子年龄不同区别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不让孩子接触社会阴暗面是保护孩子,其实不然。从长远发展来说,需要让孩子知道社会阴暗面,并要注意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否则等他们将来真正踏入社会,会觉得尤其不适应。”金水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总辅导员刘历红表示。家长要注意沟通策略,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是否所有孩子都适合接触这类教育呢?刘历红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段来区别对待。太小的孩子肯定不太适合过早接触类似负面信息。上小学以后,随着孩子们认知、辨别事物能力的增强,家长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类似教育……”小贴士教你如何与孩子沟通类似事件针对一些家长“不知该如何给孩子讲‘小悦悦事件’”的困惑,标签为“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网友“东方神缪-周建勋”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1.用“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事实用“描述性语言”讲给孩子,表达自己真实感受,提出自己的质疑,真实回答孩子的问题;根据年龄指导孩子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救护,和孩子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安全!2.允许孩子用任何方式作评论、谈感受、哪怕是谩骂;不要做一个冷漠的看客或者无情的道德评论员(特别是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一味沉浸在负向的语言和评论中!3.不回避社会中有冷酷和黑暗的一面;认可并鼓励孩子所选择的应对方式并说出自己的做法和选择,敢于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别忘了表达爸爸和妈妈对自己孩子的爱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