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音乐故事阅读心得

发布时间:2019-09-17 00:49:29

少年音乐故事阅读心得

推荐回答

这是前些日子读过的一本书,书名叫《少年音乐故事》,因为书名显示出与我所教的学科有关,所以有兴趣读了一下。其中音乐系列故事描写的是民国初年时期8少年生活中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故事。书中“父亲”显然就是一个对音乐、对生活充满兴味和爱好的人,孩子们也学习感染其中。究竟音乐带给他们家庭生活怎样的和谐、情趣,带给孩子成长过程中多少的启示和快乐,请看一幅幅图景: 一、别样的音阶唱名:“独揽梅花扫腊雪”。 一场大雪从除夕夜一直落到新年元旦的朝晨。父亲看到一片雪地里长着一株老梅,梅树上开着同雪一样白的梅花,一个老翁扶着扫帚倚在一旁,就高声唱道:“do re mi fa sol la si!”“我”问父亲怎么想到唱这个。他说他小时候学唱歌,先生教唱音阶,就用“独揽梅花扫腊雪”七个字。因为从前人的习惯,喜欢把外国来的名字翻译得象中国原有的一样。而其实音阶这七个字,在外国本来是没有意思的。 二、有趣的比喻:音阶各音就像我的家人。 姐姐说先生教他们一个很有趣的比喻。do是音阶中的主脑,最重要、最多用,好比家庭中的主人——爸爸。sol与主音最协和,常辅佐主音奏和声,好比家庭的主妇——妈妈。mi和la与主音也很协和,也常辅佐主音奏和声,虽不及do sol 重要,却也常用,前者好比家中儿子,后者好比女儿。此外,re附在主音上,好比这家男仆;fa附在sol下,好比这家女仆;si 呢,是引导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时用,这好比人家的门房。把音阶七音比作家中七个人,很有意味。 三、温馨的家庭生活插曲:晚餐的转调。 爸爸讲:“do re mi fa sol la xi ”叫长音阶。用长音阶作曲的乐曲叫长调乐曲。“la si do re mi fa sol ”叫短音阶。用短音阶作曲的乐曲,叫做短调乐曲。“do mi sol ”可代表长调,“la do mi”可代表短调。唱“do mi sol do ”,感觉热闹而力强,正像妈妈在家时一样;唱“la do mi la”,感觉幽静而柔弱,正像妈妈换成了姐姐一样。晚餐时,妈妈不在,姐姐在,餐桌上像是奏响着短调;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感觉短调又转长调了。 四、口琴给童年生活增添音乐的空气。 口琴是爸爸托人从上海买给我们的,并请先生教我们吹奏。在我们眼中,那是一只光彩夺目的小乐器。先生教我们吹一首《自励》之歌。歌词:“松柏凌霜竹耐寒,如何桃李已先残......”这乐曲那么短小、简单、缓慢、平易,初唱时毫无趣味,然而越唱兴味越深长起来。还有一曲《暮色沉沉》词曲更好听。 五、铁马与风筝。 铁马是爸爸的设备,挂在檐下。是一个帽子口大的铁圈,周围挂着许多钟形小铜片,风吹铜片互相碰击,发出清脆的叮叮咚咚,与清晨黄莺的鸣声合奏。铁马在实用方面,可以报风信,趣味方面它则是一种情趣情调,慰藉人的耳朵,好比鸟声,自然的声音。 春天最适合放风筝了,自制一把“鹞琴”,“嗡嗡嘤嘤”地,让她在空中广播和平的音。把鹞线缚在一块断碑上,又摸出口琴来吹,口琴音衬着鹞琴的音,犹似晨间所闻的黄莺声衬着铁马声,感到一种和平幸福而生气蓬勃的青春气象。 六、自制“翡翠笛”。 清明拜祭老坟,扫墓如同春游。用豆茎做成一管绿色的短笛,半尺多长,上面三五个孔,手指可以按出无腔的音调来。如果掌握了孔的尺寸,就能吹个简单的乐曲。 七、夜听蛙鼓。 夏夜,野外,池塘,听蛙声一片。远声近声合起来如风雨声,如潮水声,闭目静听,又好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声音。古人称蛙的合奏为蛙鼓。 八、练学小提琴。 小提琴奏起来的声音异常柔和、委婉,活像一个女子在那里唱歌。外国归来的姨丈教我学拉小提琴。每天放学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弄得身体非常疲劳,精神十分痛苦。感觉提琴曲味同嚼蜡。爸爸告诉“我”要记着:第一,音乐并不完全是享乐的东西,并非时时伴着兴味的。在未学成之前的练习时期,比练习英文、数学更加艰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第二: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而且成正比例。吃苦愈多,享乐愈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乐。这是丝毫不爽的定理...... 这本书把一百年前少年与音乐相关的故事讲述给大家。我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事物新鲜有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常见,或并不受我们重视;有的事物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仿佛有一起经历过你、玩耍过的共鸣。对于一些孩子们看来比较深奥难懂的乐理知识,文中讲得通俗明白生动自然,尤其对一些事物的比喻新奇有趣。当我们通过文字去感受他们简单而富有情趣的音乐生活时,我们深深感觉音乐与自然与生活与快乐相通的奥秘。末尾这段话意味深长,是对每一位学琴孩子的启示。从中挑选摘抄即可,希望帮到你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