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贸易战的主要应对策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8-12 00:30:02

我国对贸易战的主要应对策略是什么

推荐回答

还没有选出推荐答案,请稍候访问或查看其他回答!

其他回答

美国和中国贸易战进程

从这次贸易战开始,美元人民币中间价从3月的6.28至今6.89贬值了近10%,股市来看,沪深300指数3月份至今下跌超过20%,对于中小企业都产生不少冲击,从多位贸易专家、谈判专家、经济学家的解读可知:此次的中美贸易并不会很快结束,却具有长期性、严峻性。

我们看中美贸易战,首先要抛开民粹主义,从人类发展、商业谈判的角度,更冷静清醒地思考中美贸易战。首先我们从政治、经济、行业角度梳理一下这次中美贸易战:

一、从政治上大国兴衰的规律来看

有人说最近两部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中国彰显了国力撩起了这次中美贸易战,看着是美国打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号限制中国发展,其实是由于中美两国——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的差异所引发的世界领导权、经济主导权更迭之争。

未来事态的发展不是过去四十年中美贸易摩擦的模式,我们看看过去500年四次英美世界领导权更迭、日美贸易战等的演化模式。

自16世纪西欧进步以来,从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苏联到美国等第一流强国的兴衰史表明,在国家的生产力、取得收入的能力与军事力量之间,从长期看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兴趣大家可以看看2008年央视大片《大国崛起》。

1、海权时代英国对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挑战成功

新兴经济大国与原经济霸权的关系模式——竞争对抗模式

2、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对英国全球经济霸权的挑战失败

新兴经济大国与原经济霸权的关系模式——竞争战争模式

3、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英国全球经济霸权的挑战成功

新兴经济大国与原经济霸权的关系模式——二战之前美国采取避战韬光养晦孤立模式,战后合作追随模式。

4、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对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挑战失败

新兴经济大国与原经济霸权的关系模式——合作追随模式

现在很可能面临第五次世界领导权、经济主导权的更迭,中国经济的崛起,与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的关系模式又是怎么样?

这是美国最担心,也是这次中美贸易战的核心问题。

具体表现在美国发布一系列的报告、文章、演讲——《中国贸易壁垒清单》,以及特朗普竞选演说等。

尤其以前美国总统首席战略顾问班农2017年12月在日本东京的演讲《中国摘走了自由市场的花朵,却让美国走向了衰败》这篇演讲里更为具体,主要三个观点:

1、美国的精英们长期一直错误的期望中国会成为自由市场经济,而看到中国却是“儒家重商”主义模式。

2、因为中国出口过剩使得英美国工业地区被掏空。

3、中国的十九大报告计划有五个方面,从美国角度看是在规划未来、控制世界的主导地位。

① 制造业2025,将使中国在21世纪里统治全球的制造业;

② 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的扩张主义;

③ 5G网络,在科技技术上占主导地位;

④ 金融技术,未来没人能够将中国和中国的体系从金融市场赶出去;

⑤ 开始大量使用用人民币,中国要让美元失去储备货币地位。

从以上一系列报告、文章和演讲,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的中心目标是重振美国,重要策略是对中国的货币操纵、贸易不公平加以反制。

特朗普政府因此的应策略里,包括:

第一,大量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第二,把产业工作重新带回美国;

第三,将重新审视美国已经陷入十六七年的国外战场,把5.6万亿美元的军事费用花在美国的城镇和基础设施。

以上是从政治角度分析美国立场的观点,我们再从经济角度看一下。

二、从经济角度看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世界上引发了对中国经济模式及其后果的争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看法主要有两种:

模式1、出口依赖型。

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第一,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要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必须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并敦促人民币尽快升值。

模式2、中国是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

从80年代、90年代,再到21世纪,从内需、外需、主导行业三个维度,每一阶段经济增长引擎的切换都是沿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路径展开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带来的外需和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内需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量。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也是失落的“铁锈州”工人投票给特朗普逆袭成为总统,而不是东部的华尔街和西部的硅谷。

特朗普的新政是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混合体,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增长了两倍,美国制造业也失去了几百万就业岗位。

所以大家看到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战略性政策,而不是一时之快。

美国认为中国是政治上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发布的《关于2017年中国在WTO的履约情况向国会的报告》 中表示,中国未能履行加入WTO时的五部分承诺:

1. 中国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主导的经济体。 

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在中国贸易体制方面继续遇到严重问题;中国没能实现其建设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的承诺。

2. 中国长期侵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中国在部分行业采取要求强制合资,利用审批权限等方式,强迫美国企业向中方合作企业或中国政府转移知识产权;一些领域内,盗版和仿冒品仍然十分猖獗;

3. 中国实施多项产业政策, 这种重商主义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致命影响。

例如对部分战略性行业的政府补贴、部分资源品(稀土)的出口限制等扭曲国际贸易环境,其中一些计划如中国制造2025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4. 中国的服务业开放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部分行业如金融、电信、快递、航空等,仍然受到较强的政府管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举步维艰;

5. 中国的法制仍需改善。

一些领域法律尚不健全,法律执行不到位。部分实际中产生效果的地方性法规、意见、行政性命令等没有公布在官方的指定刊物中,法规的透明度问题仍需改善。

从以上的图表数据,我们从中立的角度,大家可以清晰了解中美贸易战中两方的分歧点。

因为我们在谈判中,找出真正的问题,发现究竟是什么在妨碍我实现目标?这些问题通常可以在谈判中被转化成各种机会,我们企业家要从这种角度学会看待存在的问题,去获取让双方双赢,从而获取更多利益。

三、从行业角度

下图是机电商会梳理的中美贸易战美国301措施3个清单对比图:包括已经于7月6日生效的340亿美元产品清单、8月23日生效的160亿美元产品清单,以及正在举行听证会的2000亿美元产品清单。

昨日生效的160亿美元包括279项商品,比之前公布的284项少了5项。减少的是运输集装箱、海藻酸、浮动船坞以及切分木材、骨头和硬塑料的切割机和切片机、超薄切片机。美方说减少原因是:如对上述5项商品加征关税“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硬碰硬,不妥协。

                             我国对贸易战的主要应对策略

     首先,务必瓦解美国联合西方发达国家的集体贸易战。中国必须积极展开多边贸易谈判,确保在特朗普政府走向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不至于因为我国应对失当而出现全球性贸易战。我国必须处理好与欧盟和日本的贸易关系,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多边贸易格局。同时,要确保非西方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的良好势头,维持我国总贸易规模的相对稳定。

  其次,在必要情况下,主动调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我国不必介意美国所谓“汇率操纵国”的指控,我国应建立我国汇率自由浮动的一套逻辑体系,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必须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建立起联动关系。此外,我国应毫不留情地揭露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操纵美元汇率的一系列举措。美国在加息、缩表、减税等一系列措施下,汇率不升反跌,人为痕迹太过明显。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并且,我国在非常时期,不能过度强调开放,应坚决实施更为严厉的资本管制。

  贸易战或成中国崛起契机

  最后,在贸易战成为事实后,我国亦可以采取舆论引导,我国老百姓素来崇尚爱国主义,我国老百姓有权拒绝不友善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战,从来都是双刃剑,须知美国输往我国的商品和服务,大部分均可完成本国或它国替代。而且,此举可能促成我国的产业升级。我国是当今世界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但是,作为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我国天然具有贸易战优势,我国并不惧怕任何单一国家发起的贸易战。要知道,制造业大国天然具有抗通胀能力,而消费大国最惧怕猛烈的通货膨胀。美国的财政状况和金融状况,完全无法应对与多国同时进行的贸易战。当然,我们并不愿意见到这一惨烈的场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