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最早是谁提出的

发布时间:2019-07-31 09:22:42

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最早是谁提出的

推荐回答

还没有选出推荐答案,请稍候访问或查看其他回答!

其他回答

据《大般涅槃经》中载:佛临入涅槃前,阿那律尊者请阿难问佛四件事:一、佛灭度之后,佛弟子将依谁而住?二、以何人为师?三、于经典结集时,一切经首应安何语?四、恶性比丘应如何处置?佛答:一、如来灭度后,佛之弟子应依四念处而住;二、以戒为师;三、将来结集经典时,一切经首应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某大众俱”;四、恶性比丘,再三劝诫,坚持作恶、不肯改悔,则应默摈之,不与共语,亦不共住。

佛陀每讲一部经,一定是六个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法会才能成就。有这样一个可信的事实、有记录者、有时间、有说法主、有听众、有处所,整个加起来叫做六种成就。除了像《心经》这样省略这部分内容的经典以外,绝大部分的经典都具备六种成就。

佛经开卷的六种成就

第一是信成就:信即“如是”,乃诸经之法体。《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谓如是之法,是佛所说,信受不疑,故名信成就。信成就就是每一部经开头的“如是”两个字。意思是像这样的一部妙法,我们大家都要深信不疑。

第二是闻成就:闻即“我闻”,“我闻”叫做闻成就。“我”就代表结集这部经的人,就是阿难尊者。这样一部无上甚深的经典是我阿难尊者亲自从佛那里听闻而来,这叫闻成就。

第三是时成就:时即“一时”,佛经里面不是像现在这样把某年某月某日记得清清楚楚,谓众生有缘,能感佛即现身垂应,感应道交,不失其时,故名时成就。

第四是主成就:主即“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谓佛为世间、出世间说法化导之主,故名主成就。或者在佛的加持、印证下,菩萨所说的法也可以叫做经。“法王印证,演说妙法”,所以叫主成就。

第五是处成就:指佛陀说法的地方。比如“一时佛在舍卫国”,舍卫国就是处。这部经是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说的。当然,处成就可以在天上,也可以在人间,应缘而住,无有定处。但是每一部经都有自己的说法处。一些小的经典,在一处就说完了。像《华严经》这样大部头的经典,就有“七处、九会”,佛在七个地方,说了九次,才说完整。

第六是众成就:众就是听法者。如果没有听众,向谁说法呢?所以有众成就。所谓众成就,就是圣凡聚会。每说一经,有声闻弟子,有菩萨弟子,有天龙八部,有一切善男信女,所以是圣凡聚会,这叫众成就。

这六种成就也叫六种证信。有这六种成就,证明这部经是可信赖的,不是伪经,不是非佛说,不是非阿难所结集。从这六种成就,也可以来辨别是不是真正的佛经。

每部佛经的开卷都有一种固定模式,即“如是、我闻、一时、佛、地点、众”,即“信、闻、时、主、处、众”六成就,六成就说明经典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此区别于外道。具足这六种条件法会才能法成就。有这样一个可信的事实、有记录者、有时间、有说法主、有听众、有处所,整个加起来叫做六种成就。除了像《心经》这样省略这部分内容的经典以外,绝大部分的经典都具备六种成就,说明是佛讲的经。

 第一是信成就:信成就就是每一部经开头的“如是”两个字,乃诸经之法体。《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谓如是之法,是佛所说,信受不疑,像这样的一部妙法,我们大家都要深信不疑。

 第二是闻成就:闻即“我闻”,“我闻”叫做闻成就。“我”就代表结集这部经的人,就是阿难尊者。这样一部无上甚深的经典是我阿难尊者亲自从佛那里听闻而来,这叫闻成就。

 第三是时间成就:时即“一时”,佛经里面不是像现在这样把某年某月某日记得清清楚楚,谓众生有缘,能感佛即现身垂应,感应道交,不失其时,故名时间成就。

 第四是佛成就:佛成就即“主”成就,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谓佛为世间、出世间说法化导之主,故名主成就。或者在佛的加持、印证下,菩萨所说的法也可以叫做经。“法王印证,演说妙法”,所以叫主成就。

 第五是地点成就:指佛陀说法之处,比如“一时佛在舍卫国”,舍卫国就是处。这部经是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说的。当然,处成就可以在天上,也可以在人间,应缘而住,无有定处。但是每一部经都有自己的说法处。一些小的经典,在一处就说完了。像《华严经》这样大部头的经典,就有“七处、九会”,佛在七个地方,说了九次,才说完整。

 第六是众成就:众就是听法者。如果没有听众,向谁说法呢?所以有众成就。所谓众成就,就是圣凡聚会。每说一经,有声闻弟子,有菩萨弟子,有天龙八部,有一切善男信女,所以是圣凡聚会,这叫众成就。

 这六种成就也叫六种证信。有这六种成就,证明这部经是可信赖的,不是伪经,不是非佛说,不是非阿难所结集。从这六种成就,也可以来辨别是不是真正的佛经。

佛观机逗教,说法时是应病与药,总是根据众生的根机和时节因缘,根据不同的人和事,而说相应的法。当时听佛说法者都是依教奉行,并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阿难是佛的侍者,佛所说的法,阿难亲耳听到的最多。阿难的记忆力极好,过耳不忘,虽然没有文字记录,阿难却把佛说的法全都记在心里了,这是以后结集佛经的先决条件。佛将入涅盘的时候,阿难曾问佛,世尊灭度后,以什么格式结集佛经?佛告诉阿难,经首冠以“如是我闻”。后来结集佛经,由阿难诵出,大众笔录,于是,每部佛经的开头,几乎全都是“如是我闻”。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