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9月5日播出的奇葩说马东最后的总结陈词
推荐回答
这期辩题确实没什么好辩的,一看到这个题目,“活该”,“万人虐”,这个情感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作为奇葩说的一把手,马东大约是想通过这个网络平台,通过这次节目唤起网民对明星的同理心,引发网民活跃人群对自身的行为的反省,有那么一点点思考,就可以了。 而自从高晓松离开奇葩说,蔡康永就陷入了一种独孤求败的境地,基本上他在哪边哪边就赢。因为他是写了一本说话之道的,众所周知的,很会说话的人。他不仅懂得娴熟运用各种辩论技巧,还对观众情感诱导驾轻就熟。而本场显然蔡康永有几次的行为出人意料,第一次是开场就主动选立场,又声明之前辩题中自己的真实价值观念。后来又发动了奇袭,甚至不给被奇袭者马薇薇回答的机会,最后又在辩论中用到了高晓松常用的历史角度,可以说总体的状态是咄咄逼人的。那么这场他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这场的辩题真的非常严肃,严肃到蔡康永不敢站在正方,就像他说的不敢放出那只“怪兽”一样。而在正方弱势明显的情况下,马东挑起大梁。 我相信,要真想角度的话,和如晶一样有趣又有说服力的角度马东不是找不到,但是作为导师,他要从全局看;作为节目的一把手,他要传播给观众人言可畏的危害,他要唤起同理心。所以,他用逻辑在辩论,却用情和理在传达节目意图。一开始,他极力区分两个概念,“丑闻”和“悲剧”,言外之意,公众普遍没有辨别丑闻,认清真相的想法和能力,这一点,支持了蔡的观点。他真正想说的是,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假设,丑闻主角活该被万人虐,是个悲剧。 然后,他说,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了,传播效应一直存在,而我的理解是就像三体中说的,人类不可能真正的道德自觉,就像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人们总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论,判断别人,甚至要替天行道,这种力量的效果就像红卫兵在文革2.0小时代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最后,我觉得我分析过度了,马东应该只是想辩论爽一下,他爽到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