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四大习俗的内容及意义
推荐回答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礼仪之风的民族,在社交活动与家庭生活中,特别重情尚义,讲究礼尚往来和文明礼行。土家族这种古朴淳厚的礼仪之风,土家族的四大习俗不但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风范,而且还世代相传,不断地发扬光大,土家族的礼仪及习俗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一、土家族四大习俗 所谓礼仪,即一个民族特有的习俗,即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如婚礼、葬礼等。土家族人在一生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礼仪较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四大礼,即诞生礼、婚礼和成年簪冠礼、寿礼、葬礼。这四大礼是土家族礼仪之风的集中体现,既有社会特征,又有信仰特征,它们把土家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吉凶祸福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多样的民俗样式,而且长期地支配着土家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1.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土家人相当注重为婴儿举行诞生礼,它既含有为新生命祝福,祈祷长命富贵之意,也有为产妇驱邪避祸之意,在礼仪中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虽然土家人最看重的是诞生礼中的“打三朝”(即婴儿生下3天后要进行全身沐浴)和“满月酒”,但实际上,土家人的诞生礼包含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婚礼和成年簪冠礼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土家族逐渐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层次礼仪,这些礼仪是十分复杂和隆重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礼仪过程,但在整个礼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婚期这一天举行的男、女冠礼和一系列其它礼仪活动。如“打样”,即媒人撮合男、女双方进行第一次见面,俗称“瞧样子”,双方满意后再正式提亲。“求婚”,打样之后,男方正式请媒人去女家求婚。 3.寿礼 寿礼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礼仪之一。土家人祝寿,对小孩子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叫“过生日”,50岁后方称“祝寿”。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龄再高也不能称“祝寿”,“尊亲在不敢言老”。土家族为老人祝寿要献鱼,上长寿面,敬寿桃,满60花甲的寿礼最为隆重。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长寿,堪称民族美德。 4.葬礼 葬礼,几乎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的悼亡仪式和祭祀活动。土家族俗称葬礼为“白喜”、“白会”、“老龙归山”等,一般要跳唱丧鼓歌。湖北省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在举行葬礼时,其主要活动是跳丧,即跳唱非常神奇和隆重的“撒尔嗬”。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种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似剧非剧,风格异常古朴和别致。舞姿非常优美,时而绕臂穿肘,形似凤凰展翅;时而相对击掌,犹如幺姑筛锣;时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痒;时而嘴唇触地,恰似春燕衔泥;时而相互嬉戏,犹如牧童戏水等等。土家人跳丧为何称其为“撒尔嗬”呢?其实,这是因跳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而得名。 二、土家族四大礼仪的人文价值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习俗),是土家族人民礼仪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这四大礼仪(习俗)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人民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表现了土家族人民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表现了土家族是一个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民族。 1.土家族的诞生礼,既是在祝福新生命的同时,对民族开天辟地、发祥繁衍的历史进行回顾和纪念,又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土家族的婚礼和成年簪冠礼,标志着土家族是一个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觉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民族。 3.土家族的寿礼,充分体现了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伦理道德。 4.土家族的葬礼,充分体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死观。 5.土家族的四大礼仪,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明礼诚信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大礼仪是一种家庭美德,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关系,共同培养和发展长幼亲情、夫妻爱情和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明礼,就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这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尤如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要升国旗、唱国歌、举行各种形式的礼节一样,在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中,适当地提倡诸如土家族的四大礼仪,以此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增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感,告别不文明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伦价值和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