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有什么优点
推荐回答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成了雨水叠加入渗、土壤水分覆盖抑蒸和太阳辐射增温三大原理。这一技术应用在生产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效应。技术效应1.雨水入渗叠加利用由于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5mm以下的无效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入渗到作物根部,变成有效降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很好地解决了普通半覆盖种植降水滞留膜面的缺陷,集雨效果远优于平铺半覆盖方式。2006年在中川乡高陵村王河社试验田6月下旬降水19mm后三天,测定土壤水分,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播种行中0-20cm、20-4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别为18.9%、15.6%,分别比普通平铺覆盖增加5.0个、2.9个百分点;2007年5月中下旬,降雨(不到5mm)后第三天在四房吴乡三房吴村测定土壤含水量:全膜双垄沟播种植距植株10cm处,0-10、10-2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别为16.3%、16.0%,比平铺覆盖分别高出3.8和2.7个百分点。集雨效果非常明显。2.土壤水分抑蒸由于地表完全覆盖地膜后,基本切断了土壤向大气的水分散失,使因棵间蒸发的无效水分散失降到了最低。同时,使土壤深层的水分加快向上移动,明显聚集在土壤表层,有效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2006年在中川,于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测定分析土壤水分:双垄沟全覆盖处理,0-20㎝土层土壤水分,分别比平铺半覆盖增加2.2和3.3个百分点;20-40㎝土层水分,分别比普通平铺半覆盖增加2.1和1.7个百分点。2007年,在中川、老君、四房等乡分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水分,全膜双垄沟播种植0-20cm耕层土壤含水量比普通半覆盖平均高出1.7-4.2个百分点。多年多点测定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全生育期0-20cm耕层土壤水分,要比普通半覆盖种植高出1.7-4.2个百分点。等于每亩多保蓄2.6-6.3m3水,相当于多降水3.9-9.4mm,保墒效应非常明显。因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3. 太阳辐射增温地面覆盖地膜后,由于地膜的强透光性,可使土壤获得大量太阳辐射而升温,同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采取了全地面覆盖地膜和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一方面增大了地表表面积,增加了土壤的太阳辐射能,基本切断了水分向空间的气化消耗,从而阻止了太阳辐射能随水气的散失。因此,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温度。经测定:4-7月份玉米生长期,全膜双垄沟播种植,膜内土壤0-10cm土层日平均土温比露地高出3.5-4.8℃,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5-1.8℃。增温效应明显。同时,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其特殊的垄、沟相间的曲面型地表,改变了太阳光线的反射角度,从而改善了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增加了基部叶片的光照强度,有效提高了群体的光合作用。玉米苗期,由于太阳光线的多角度反射,使中午近地15cm空间的气温,比露地高出4.1℃,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0℃。生物效应促进生长:玉米拔节前,四房测定玉米生长势,全膜双垄沟播比普通半覆盖株高增加2.7-5.4cm,叶片长度增加3-8cm;大喇叭口期在中川示范田测定,全覆盖比普通平铺半覆盖株高平均增加33cm,茎粗平均增加0.6cm,叶长平均增加11.5cm,叶宽平均增加1.4cm。田间生长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增产增收:一般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比常规半覆盖种植穗粒数增加95-130粒,穗粒重增加30.0-41.4g,增产20.0-31.8%,亩增收150-220元。亩用地膜5.3-5.8kg,每亩比普通覆盖增加地膜1.5-1.8kg,增加地膜成本21-25元,今年初次推广,群众对操作技术掌握不够,每亩比普通半覆盖多用人工费30元左右,亩累计增加成本51元。操作熟练时,可基本不增加用工。2006年中川示范点试验:渗水膜全膜双垄沟播亩产646.6kg,比普通膜半覆盖(483.4kg)增产33.7%;普通膜全覆盖亩产627.6kg,比半覆盖483.4kg增产29.8%。示范田平均产量620kg,比普通半覆盖500kg增产120公斤,增产率24.0%,按当年玉米价格1.50元/kg,秸秆0.20元/kg计算,每亩增加玉米产值180元,秸秆产值22.80元(粒秆比1:0.95),扣除成本51元,每亩净增产值151.80元。如果采用一膜两用技术,可延长技术显效期。选用质量较好的地膜,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下茬种植谷子、胡麻等作物。在水源方便的地块,还可以采用节水补灌、补肥,继续种植一茬玉米。亩产值可达到200-300元,每亩可节约地膜成本80-90元,节省人工、畜工费120元左右,相当于直接经济效益400-500元/亩。生态效果这种技术,由于膜边重叠平压在宽垄上,因此,要比常规平铺覆盖更容易清理残膜,从而减少土壤污染,有利于保持土壤环境。同时,全地面覆盖防止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水蚀,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您好,答案已经给出,请您浏览一遍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回复我!如果满意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答案】按钮或者客户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评价点【满意】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也同时给您带来知识和财富值O(∩_∩)O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