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30 12:35:34
塔山阻击战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1948年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国民党军有9个师的兵力,以5个师集中进攻守卫塔山的4纵,激战6天,从人数、装备、海空军支援上,国民党军都有绝对优势,但付出了6000多人的伤亡,却未能拿下一个小小的塔山。应该指出:作战不仅是人数和武器的对比,最重要的是谁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而战斗力是由指挥员的战术、士兵的士气和各部队的同心协力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国民党军在进攻塔山时互不帮忙,阙汉骞的54军打头阵,伤亡惨重,提出迂回塔山的建议。罗奇为了让95师立功,仍然坚持正面硬攻。95师已经突破了阵地,62军为了保存实力,不肯派预备队增援。95师没了后劲,又被我军反击回来。这种派系林立、勾心斗角、见死不救的军队,怎么打胜仗呢?
而东北野战军4纵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出顽强的战斗作风。防御战他们过去没打过,但无论敌人炮火有多猛,冲击有多凶,他们都拼死守住阵地,只要还有一个人,决不后退一步。在战斗中各部队互相支援,一个团战斗伤亡很大,另一个团立即顶上去。后方机关干部、兄弟部队和地方群众源源不断地把弹药、饭菜、修工事的木料运往前线。当我军撤离塔山后,国民党军官在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看来看去。只见堡垒星罗棋布,障碍物纵深,交通沟连贯,真是难以逾越。他们环顾四周,几十里内树木很少。实在想象不出解放军怎么能在短短十天内筹集这么多木材,建造如此牢固的阵地?在这个意义上说,塔山阻击战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攻克锦州后,林彪看到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大虎山地区犹豫徘徊,决心将攻锦部队回头,在辽西平原围歼廖兵团。总部下达命令:不顾疲劳,不惜代价,一定要追上敌人。各纵队以强行军速度,从锦州向彰武以南地区飞奔。6纵在强行军中,没时间向总部发电报,林彪非常焦急。第三天黄昏,6纵的电报终于来了。黄永胜告诉林彪:6纵强行军两天一夜,走了200多里。他们扔掉了行李和干粮袋,只留下枪支弹药。部队2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有的战士累得吐血。既没时间埋锅做饭,也没时间架设电台。现在6纵已经堵住了廖兵团主力,正在与敌决战,绝不让敌人跑掉。林彪看了电报,连声称赞6纵干得好。部队都有这种积极主动的作风,仗就好打了。
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军突击队冲入阵地,准备歼灭黄维兵团
“他们是人不是神,就是钢铁都要融化,为什么能这样顽强呢?”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指挥华野在碾庄围歼黄百韬兵团,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黄百韬决心死战到底。他对上级说:“如果我被包围,希望别的兵团来救。古人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我黄某生死早置之度外,临难是不苟免的。”但是,他又沉重地说:“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彻底,我们则阳奉阴违。”他已经预感到末日的来临。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黄兵团的师长赵璧光回忆:“炮火连天,火药气味辛辣刺鼻,房屋着火,火势熊熊,墙壁倒塌,犹如天崩地裂一般,烟尘弥漫,对面几乎不见人。尸横遍野,目不忍睹。”残存的军官聚集在指挥所里,商量是打还是降。一个营长大声说:“要打,叫师长、团长去打,我们是不打了。孤儿寡母哭起来可怜!”
蒋介石严令邱清泉、李弥兵团救援黄百韬。国民党飞机投掷重磅炸弹、燃烧弹,炮兵把村子打成一片火海。李弥认为共军肯定都被炸死了,但是部队接近村子时,又遭到华野7纵的猛烈反击,仓惶败退下来。李弥感叹道:“他们是人不是神,就是钢铁都要融化,为什么能这样顽强呢?”打了3天,国民党军才攻到距离碾庄20里的地方。这时碾庄方向枪炮声渐稀,黄百韬兵团已经完了。
杜聿明改变决心,放弃徐州,向西突围。企图先解救黄维兵团,再过淮河。而华东野战军要在三个方向上作战,即以一部兵力协同中原野战军直接参加歼灭黄维兵团,又在南北两个阻援战场上,阻击和钳制国民党军5个兵团的40万人马,被粟裕称为“淮海战役中最紧张的时刻”。华野主力距离杜聿明集团有两天的路程,如果追不上,杜集团就能会合黄维,对刘邓部队形成反包围。
一场围追堵截杜聿明集团的行动开始了。华野部队不分昼夜急行军,第三天晚上,九纵部队到达安徽萧县一个叫官路口的村子宿营。营长发现一个士兵在卸门板,问:“你是哪个连的?”士兵回答:“报告长官,我是8连的。”营长一听这种不顺耳的答话,以为是个俘虏兵,就命令他:“叫你们连长跑步到这里来。”不一会儿,一个戴大盖帽的国民党军官站在面前。两个人都愣住了,营长的通信员扑上去缴了他的枪,才知道是邱清泉5军的。解放军当即投入战斗,聂凤智司令员听说追上了国民党军,命令9纵向西展开平行追击。经过3天艰苦追击,华野完成了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奠定了淮海战役的胜局。
1949 年5 月27 日,解放军战士入城后,为了不惊扰上海市民,露宿街头
“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渡过长江,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如何接管好大上海,是对我军严峻的考验。陈毅对部队入城后的纪律提出极为严格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入民房”。有的干部提出:遇见下雨、有病号怎么办?陈毅坚持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5月27日早晨下着小雨,上海市民们在枪声平息后打开家门,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潮湿的水泥地上,睡满了解放军战士。据9兵团的记载:“进入市区的部队,虽在战斗中,服装均能保持清洁整齐。初入市区的部队,两三夜均在马路边露宿。适值雨季,连夜下雨,由于从军部起干部均能以身作则,战士亦都有觉悟,毫无怨言。市民(工人、学生、商人等)再三邀请部队进屋休息,均被婉言谢绝。市民送的慰劳品以至开水,均谢绝不受。外电一致报导我军为他们所见过的最好的军队。”
从1927年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1949年解放军进城。22年的征程,完成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回顾人民解放军成长壮大的历程,我们领悟到: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具备了高尚的革命理想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为之奋斗,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就使每个战士明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这个军队就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这个军队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二、有正确的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打胜仗的保证。红军时期,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使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总结了教训,在实践中摸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红军具体情况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从根据地建设、游击战、持久战到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一步一个脚印,打一仗进一步。这些战争年代的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创业和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官兵一致、艰苦朴素的作风,顽强的战斗意志,是战胜强敌的重要保证。武器是人掌握的,战斗比的是看谁更勇敢。战争的关键时刻,要看指挥员的当机立断、大智大勇。在各方面占有优势的国民党军,就是缺乏团结奋战的作风,一再失败而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