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琵琶行》出现了两个版本?

发布时间:2019-08-05 13:02:13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百科里的版本,后来我发现出现了“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版本!?
还有还有“强虏灰飞烟灭”是不是流传过程中别人写错了?
我还发现《琵琶行》里出现了“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与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差别,这是什么回事呢?

推荐回答

正常 还有诸如苏轼《明月几时有》中有“何时长相别时圆”又或作“何时偏向别时圆”;杜甫《江村》有“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又或作“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原因大概如下 古代不是大工业时代,故人写诗,即兴而已,大多不求出版。即使出版了,多半也是小批量,流传范围有限。一般都是口耳相传,听的人再回去记录下。这之中自然有误差。 古代好学之士大多贫困,一般没书的话,都是借书读(古代可没现在这样的图书馆)。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书,一般是手抄。手抄之后再手抄,自然也会出现错误。 而对于诗歌来说,它不是数学,不需要那么精确(当然,少数时候例外)。只要不影响全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