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雾霾跟现在的雾霾有什么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9-09-18 00:43:38

求解答

推荐回答

     

   “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出现,《诗经》已有关于霾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了,并非现在独有。

     但是,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因此古代的霾和今天的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古代的霾和现在的霾物理含量可能有较大区别,过去的霾,空气中的悬浮物主要是尘土,现在除了尘土,还有大量的工业排放的颗粒状污染物,如硫酸盐、硝酸盐、有机化合物等。

 古代人如何治霾?

   古人不能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的解释,但是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之说,所以最先想到用神秘主义的办法来应对,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所造成的结果,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进行反省,以求得上天的原谅。同时,“亲贤良,远小人”,甚至大赫天下。然后就是要求文臣武将斋戒数日,禁止天下屠宰,并焚香祭天,祈神灵驱赶。再个“治理”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上作些应对,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发生风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这一看就不是治霾,而是防风,为让庄稼免于被风霾吹倒。

     战国时期的荀子说,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古人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的有:

  大禹执政时期春季实行“山禁”,夏季实行“休渔”。

  公元前1050年前后,周文王攻打崇国时出台了“伐崇令”,规定地面部队进入崇国境内,不得填埋水井,不得砍伐树木,不得破坏崇国人的生活环境。

  《秦律十八种》规定:不到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

  南北朝时,只能在规定的冬季一个月内烧荒,其它季节一律禁止。

     秦朝时,古人设计出了有遮蔽功能的女用“面衣”,虽然说这种“蔽面”要求,是出于儒家所提倡的“礼”的考虑,却意外地起到了挡避风沙雾霾的作用,还可御寒保暖。拥有一件面衣,在秦汉时已成为有身份女性的必备,出远门必需。魏晋以后,男性冬天出行时也可使用面衣。

      羃[mì]离很长,既可以遮面,还可障蔽身体,一物多用。它是多风沙天气的西北、北方等地少数民族率先发明并广泛使用的遮蔽风沙装备,大概在魏晋以后,羃离传入内地,南北朝时,女性穿羃离已成风气。

  初唐时,羃[mì]离(罒下离字)被穿戴更为方便的帷帽所取代。到武则天改朝主政时,穿戴羃离(罒下离字)已绝迹,帷帽大流行。

     几千后,霾又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与古代霾的不同的,现代的霾来的有点频繁,成份有点复杂,但是不管怎样,现代人发明了更先进的防霾装备来保护自己,抵抗霾。

现代的雾霾是污染造成的!~~~

古代的是尘土为主,现在的是混合化学尘土的颗粒物。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