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6 10:20:21
(五)不利于党员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
一名党员如果脱离了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使之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甚至一些党员干部把强调组织纪律,视为束缚手脚,自认为只要谋求本单位利益,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造成纪律涣散,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因此,很容易受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它将直接制约着我们个人的成长进步。
三、严明组织纪律,以强化为动力,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党组织强不强,关键看党员素质高不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不高,核心是组织纪律性强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的组织纪律观:一是不能把纪律作为软约束或一纸空文;二是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这是增强组织纪律性、提升党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强化组织纪律性,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组织观念强不强,最根本的取决于党性强不强,能不能把“公”与“私”二字分清楚,能不能把权力与责任摆正确。组织纪律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党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组织纪律归根结底是如何用好手中权力的问题,也就是要搞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决策和办事是为了组织和人民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和意愿,是从全局出发还是从本位出发;遇到事情是尽职尽责还是敷衍塞责;遇到难题是推诿扯皮还是担当负责。这本身就是党性修养高低、组织观念强弱的本质反映。
(二)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维护党的权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关键。党的权威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的权威,因此,必须依靠民主集中制,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来维护。没有权威,力量难聚,民心难齐,思路难清,举措难行,局面难控。维护党的权威,是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最大的铁的纪律,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党的高度认知认同上,体现在自觉的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上。对我们自身而言,就是要体现在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决策部署时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上来。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个班子只要很好地坚持这一原则,做出的决策就科学正确,上下就会团结一致,各项工作就会富有成效;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偏差。
(三)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讲政治、顾大局、重责任,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全局和局部是矛盾的统一体,全局由局部构成的,没有局部就没有全局,全局寓于局部之中。反过来,局部也不能离开全局而孤立存在,全局受了损害,归根结底也会危害到局部,“皮而不存、毛将焉在”,作为企业党员干部要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时可能要牺牲局部利益,但要从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出发,不计个人局部得失。
(四)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虎豹只能活跃于崇山峻岭,鱼儿只可遨游于江河,如果一旦离开这些范围,就只能是走向灭亡。因而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拥有充分的人生自由,但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拥有言论自由,但不能无原则的瞎说乱议。特别是党员干部知道自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人生要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这对党员干部来说,党内自由是以遵守党的纪律为前提条件的。党内绝不能只讲个性、只讲自由,不讲党性、不讲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决不能触碰,制度是说一不二的硬杠杠,决不能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在纪律面前搞特权、在制度面前不受约束的党员干部,迟早是要吃大亏。
四、执行组织纪律,以行动为抓手,突出落实五项要求
(一)要牢记党员身份。
强化党的意识,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严格按照新党章要求自己,时刻不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干部,第一职责是为企业创利和员工增收,时刻站在企业发展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从讲政治、讲责任、讲进取、讲团结、讲奉献、讲自律规范自己言行举止,永远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