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4 21:07:08
    脑胶质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长期以来一些人一直将胶质瘤等同于脑内癌症看待,实际并不是这样。首先一个巨大的区别是胶质瘤一般不会向其它恶性肿瘤一样转移或播散。其次胶质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级别或恶性度,病理级别和恶性度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最恶的胶质瘤复发期可以短于半年,有些低级别胶质瘤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甚至治愈,这也是一般其它系统肿瘤所不具备的。
    1、星形细胞瘤
    (1)良性星形细胞瘤此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瘤位于幕上的病例多以头痛及癫痫为首发症状,精神疲惫乏力次之,面肌及肢体肌力减退又次之,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肿瘤位于小脑半球的患者出现头昏眩晕,活动减少,步态不稳定及肢体的共济失调颇为多见。
   (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此瘤生长迅速,临床症状较重,以头痛、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
    (3)胶质母细胞瘤起病常较突然,病情进展快,以神经功能障碍为最早症状。以后相继出现头痛及颅压增高。约1/3的患者有癫痫发作,部分患者有明显智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认识障碍及记忆衰退。
    (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有时可造成脑积水。
    (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儿童,遇见于成人。病程较为缓和。临表可表现根据不同肿瘤部位略有不同,可见头痛、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等,少数患者可有抽搐。位于前视路的肿瘤病例临床特征为单侧突眼伴视力损害及斜视。脑干部肿瘤病例可表现为头晕、患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轻偏瘫,也有以脑积水表现为主者。
    2、少支胶质瘤
    病程长,除颅内压增高症状外常有继发性癫痫发作。
    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
    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眩晕、颈后部疼痛、行走不稳定等。
    4、混合性胶质瘤
    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
    胶质瘤1~2级偏良性,3~4级偏恶性,临床上很少有单纯一个级别的胶质瘤出现,通常是1~2级偏向1级或偏向2级,2~3级偏向2级或偏向3级,3~4级可分为偏向3级或是偏向4级。胶质瘤的病理检查报告对胶质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胶质瘤的预后等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建议: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除早期肿瘤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难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张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再生长及复发。并应争取作到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