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保鲜荔枝是岭南名果,苏东坡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发布时间:2019-08-05 07:54:42

荔枝的保鲜(13分)

荔枝是岭南名果,苏东坡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荔枝从树上采摘下来之后非常容易变质。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描述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成熟的季节,当地的天气通常又热又潮,这就使得荔枝的保鲜更难了。所以在过去,只有产地的人们才能吃到新鲜美味的荔枝。

但是现在,即使在北方城市,也经常能买到比较新鲜的荔枝了。其他水果就更多了,在农贸市场或超市的水果柜台,我们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从国外进口的各种瓜果,琳琅满目。这其中,水果保鲜技术功不可没。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的水果都是如何保鲜的吧。

    荔枝原产于我国南部,它的最早的保鲜方法当然也出自我国。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尽量缩短从采摘到食用的时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的就是唐玄宗用快马接力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的故事。即便马不停蹄,荔枝也不可能在一日之内从岭南运到长安,所以还需要有其他的保鲜措施。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是将荔枝密封在竹筒中运送的,而这其实就是最早的气调保鲜方法。密封在竹筒中的荔枝由于呼吸作用会消耗竹筒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上竹筒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界的高温,在里面就自然形成了一个阴凉的、氧气浓度低的气调小环境,从而对荔枝起到保鲜作用。因此,有国外专家据此认为气调方法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

 现在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荔枝属于亚热带水果,耐低温的能力比热带水果如香蕉等还是要强一些。它虽然不像温带的苹果、梨、桃等那样可以耐受0℃左右的温度,但在3~5℃左右以及合适的气调条件下,还是可以保存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控制荔枝的色变,则可以通过调节表皮的酸碱性(pH值)来实现。用酸性物质(如柠檬酸)处理荔枝,使其表皮的pH值在3~5之间,这样就可以使表皮中的花青素保持为红色。如果pH值升高,荔枝皮就会很快变为褐色。虽然果皮颜色刚开始出现少量深色斑点时,果肉的味道还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要剥开后果肉表面干燥,晶莹剔透,没有流汁,就还是比较新鲜的),但红色的荔枝毕竟更能让人垂涎欲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不是用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柠檬酸,而是把稀硫酸溶液喷洒到荔枝上,使表皮保持红色,这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文本阅读】阅读上文,回答下面问题:

10、第一段,引用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的描述,有什么作用?(3分)

         ▲        

11、“有国外专家据此认为气调方法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加点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这里,“据此”的“此”是指什么?(4分)

         ▲        

【小试牛刀】读完上文,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2、这是来自于网络的一篇文章,假如刚看完文章,妈妈就叫你一起上街买水果,其中就包括荔枝,请你帮妈妈挑选一下哪种荔枝好?(2分)

         ▲                 

13、回到家,荔枝一时没有吃完,妈妈叫你保存起来。为了荔枝能更长时间保鲜,你会怎么做?(2分)

         ▲        

14、针对文中不法商贩的行为,你有什么好建议吗?(至少写出两点)(2分)

         ▲                 

推荐回答

10、第一段,引用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的描述,有什么作用?(3分)

真切地说明荔枝从树上摘下来后容易变质的事实,引出荔枝的保鲜的话题,更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11、“有国外专家据此认为气调方法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加点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这里,“据此”的“此”是指什么?(4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